魏晋诗人张翰的照片
张翰

张翰是西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字季鹰,父亲是三国孙吴的大鸿胪张俨。他出生在吴郡吴县(今苏州),具体的出生年份和去世年份不详,但他被葬于芦墟二十九都南役圩。

张翰的性格放纵不拘,被时人比喻为阮籍,有“江东步兵”的号称。当时齐王执政时,他被辟为大司马东曹掾。然而,当时祸乱四起,张翰因为思念吴中的菰菜、莼羹和鲈鱼,以此为由辞去官职回归故乡。

以上是对张翰的基本情况的整理补充,包括了他的出生地、父亲身份、性格特点以及辞官归乡的原因。

生平

张翰,字季鹰,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出生于吴江莘塔,父亲是三国孙吴的大鸿胪张俨。然而,不久之后,东吴被西晋所灭,作为亡国之人的张翰虽然才华出众,擅长写作,但他深受亡国之痛,选择佯装疯狂避世,不愿受礼法的约束,恃才放旷。他的行为很像曹魏时期放荡不羁的阮籍,因为阮籍曾担任过步兵校尉,被世人称为“阮步兵”,所以当时人们也称张翰为“江东步兵”。

根据《世说新语》的记载,东吴灭亡后,有一次张翰在阊门附近的金阊亭听到一曲琴声清越,他顺着声音找去,发现是会稽名士贺循泊船于阊门下,在船中弹琴。尽管张翰和贺循素未谋面,但他们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彼此一见如故。两人相聚后,情意绵绵,不舍离别。当张翰得知贺循要去洛阳时,他临时决定也跟随贺循一起去,毫不犹豫地登上了船,甚至没有告诉自己的家人。这个故事表明,张翰确实是一个随心所欲、不拘礼法的人,完全配得上“江东步兵”的雅号。

张翰的行为和态度展示了他对亡国之痛的深刻体验。尽管他有着出色的才华和文学造诣,但他选择了避世,不愿受到束缚。他的行为也反映了他对自由和个人追求的追求。他不愿意受到社会规范和礼法的约束,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这种个性特点使他与当时的阮籍相似,两人都是文学家,都有着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

张翰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有些人选择按照传统规范生活,有些人则选择追求自由和个人追求。无论选择何种生活方式,都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并且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和追求。张翰的故事也提醒我们,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相遇和机会,不要因为犹豫而错过了可能改变人生的机遇。 张翰生平详情»

后人评价

张翰是一位备受后人赞誉的文人。他的才华和成就得到了许多文人墨客的赞美和肯定。苏东坡在宋代就曾经写下了一首诗来赞美张翰的才华:“浮世功名食与眠,季鹰真得水中仙。不须更说知几早,直为鲈鱼也自贤。”这首诗中,苏东坡将张翰比作了一只在水中游动的仙鹰,形容他的才华出众。明代陆树声在《长水日抄》中也对张翰的名声和当世的评价表示了赞同。清代文廷式在《纯常子枝语》中对张翰、顾荣和陆机、陆云兄弟进行了中肯的比较和分析。

张翰的才华和成就不仅得到了文人的赞美,也受到了他的家乡人的纪念。根据乾隆《吴江县志》的记载,宋代元祐年间,吴江知县王辟筑建了三高祠,将张翰、范蠡、陆龟蒙三人并称为“三高”,并将他们的塑像放置在祠堂内。这座祠堂经历了历代的兴修,规模逐渐扩大,内部还陈列着许多与张翰相关的文物。每逢春秋时节,人们都会举行祭奠仪式,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文人。

张翰的才华和成就使他成为了后人所敬仰的文化偶像。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名声不仅在当时得到了认可,而且在后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赞美。张翰的才华和成就是他自身努力和天赋的结晶,也是他所处时代文化繁荣的见证。

总的来说,张翰是一位备受后人赞誉的文人。他的才华和成就得到了许多文人墨客的赞美和肯定,他也受到了他的家乡人的纪念。他的名声和影响力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后世所敬仰的文化偶像。张翰的才华和成就不仅是他个人的努力和天赋,也是他所处时代文化繁荣的见证。 张翰后人评价详情»

墓址

张翰墓的具体位置一直存在争议。根据清康熙时期编纂的《吴江县志》,张翰墓位于二十九都南役圩。然而,乾隆时期编纂的《吴江县志》却引用了《吴地记》和《吴郡图经续纪》的说法,称张翰墓在横山东五里,并且坟墓已经不存在了。后来的乾隆县志则不同意康熙县志的说法。

《吴地记》虽然是最早的地情书,但是有人认为该书是后人重辑的残本,其中还夹杂了其他人的作品。因此,书中对于张翰墓的描述含糊不清,令人怀疑其真实性。至于后面三本志书的说法,更加难以让人信服。

清初长洲学者张大纯在实地调查后,明确记载了张翰墓在二十九都二图南役圩,并且还写了《过季鹰墓感赋》来纪念张翰。与他同时代的北芦墟人沈刚中在《分湖志》中也提到了南役圩有一座古墓,被当地居民指认为张翰墓。嘉庆年间,张翰墓碑出土,但字迹模糊。同治九年,吴江知县黎庶昌重修了张翰墓并立了石碑。

1958年,吴江县文教局派员查明,张翰墓位于莘塔公社东联大队南役圩南端,占地50平方米,封土高1.5米。墓西约40米处的敬信庵曾供奉张翰的神位。然而,墓碑和木神位在过去的冬春季节已经被毁掉。当时成立了一个三人保管小组,并插上了明示牌。

2000年秋季的调查显示,张翰墓在60年代中期已经被毁掉,遗址位于今天的莘塔镇枫西与荡东两村(即原东联大队)之间的东枫小学内,具体位置是在前排平房教室的西半部。敬信庵的原址已经改建成了村办公所和小工厂。张氏后代仍然居住在东弥陀村。

虽然张翰墓的具体位置存在争议,但是通过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我们可以得知张翰墓曾经存在,并且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说法。无论墓葬的确切位置如何,张翰作为一位历史人物,他的墓地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张翰墓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