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诗人甄后的照片
甄后

甄后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是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她出生于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是上蔡令甄逸之的女儿。根据传说,她的名字可能是甄宓,但实际上没有确切的记载。

在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下邺城后,因为甄氏姿貌绝伦,被曹丕所纳为妻子,并且备受宠爱。他们育有一子曹叡和一女曹氏(即东乡公主)。

然而,在黄初二年(221年)六月,曹丕即位后,他派使者赐死了甄氏,并将她葬于邺城。曹叡继位后,追谥甄氏为文昭皇后。太和四年十二月辛未日(231年2月17日),明帝曹叡将甄氏的尸体迁葬至朝阳陵。

总结:甄后文昭甄皇后是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她出生于中山无极,是上蔡令甄逸之的女儿。甄氏因为姿貌绝伦而被曹丕纳为妻子,并生下一子一女。然而,在曹丕即位后不久,甄氏被赐死并葬于邺城,后来被迁葬至朝阳陵。

人物生平

甄氏的早年经历和家族背景使她成为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女孩。她出生于一个受到尊崇的家族,父亲是一位地方官员,母亲也来自一个尊贵的家族。甄氏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去世,这使她对父亲的思念非常深刻,也让她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早熟和聪慧。

甄氏从小就展现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她在九岁时就开始热衷于阅读,她能够迅速理解所读的内容,并且多次使用哥哥的文具来写字。然而,她的哥哥却对她的学习兴趣感到困惑,并嘲笑她说:“女人应该学习女工,读书学习有什么用,难道你以后还想做女博士吗?”然而,甄氏却坚定地回答道:“古时候贤德的女子,都要学习前人的成败。”

甄氏的学习兴趣和才华引起了家人和周围人的注意。相士刘良曾为甄氏和她的兄弟姐妹看相,他指着甄氏说:“这个女孩将来贵不可言。”这个预言让人们更加对甄氏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甄氏的家族背景也为她的未来铺平了道路。她的祖父是孔子的第十四世孙,曾担任过大将军、丞相、太傅等重要职位。这使得甄氏的家族在政治和社会地位上都非常显赫。甄氏的父亲和兄弟们也都在政府中担任重要职位,这为她的未来提供了很多机会和资源。

甄氏的聪明才智和家族背景使她成为了朝中的新贵。她的兄弟甄寻担任了侍中和京兆尹的职位,而甄心则成为了光禄勋。甄氏的家族也因此成为了中山国内的豪强望族,世代袭二千石俸禄的郡守级官职。

甄氏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有才华和努力,就能够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甄氏的早年经历和家族背景为她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她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则让她成为了一个备受尊敬和仰慕的女性。她的故事也鼓励着我们,无论是追求知识还是追求自己的梦想,都应该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甄后人物生平详情»

轶事典故

妾早已化为尘土。如今窦公已亡,妾也无所依归,只愿化为风雨,飘荡于天地间。”于是她化为一阵清风消失不见。



甄氏作为魏文帝曹丕的妻子,她的美貌和智慧备受赞誉。她的发髻样式更是独特而美丽,被称为灵蛇髻。这种发髻不仅仅是一种发型,更是甄氏聪明才智和独特魅力的象征。其他宫人纷纷效仿,但却无法达到甄氏的美丽。



在邺城中,窦建德发掘了一座古墓,里面躺着一个美丽的妇人。她自称是魏文帝的宫人,随甄皇后在邺城,死后葬在这里。她告诉窦建德甄后被害的前因后果,并表示命中应当再生,但没有亲属可以申诉。窦建德对她非常宠爱,但后来被太宗所灭。太宗想要纳她,但她拒绝了,选择化为风雨消失不见。



甄氏的美貌和智慧使得她备受宠爱,不仅曹操对她青睐有加,连窦建德也对她倾心。她的灵蛇髻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让其他宫人纷纷效仿。然而,甄氏的美丽和独特魅力无法被复制,她的存在成为了一个传说,让人们对她的故事充满了想象和遐想。 甄后轶事典故详情»

朝阳后陵

题:甄氏与邺城的传奇故事

文章:

甄氏,史书中的传奇人物,以其美貌倾城、知书达理而闻名。在三国时期,北方有甄姬,南方有二乔,这三位女性在当时人们心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太和四年十一月,明帝曹叡派遣甄氏的侄子甄像前往甄氏墓前“昭告后土”,十二月迁葬朝阳陵。在迁葬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枚玉玺,上面刻有“天子羡思慈亲”的字样。此外,邺城还有一个专门祭祀甄氏的文昭庙。

史料中还记载了一桩关于朝阳陵的诡异盗墓事件。这个故事记载在《神异录》中,讲述了隋末起义军将领窦建德盗墓时遇到的奇事。大业七年,炀帝征兵讨伐高丽,窦建德拒绝东征,率领乡人起事。为了维持义军的日常开销,窦建德仿效曹操盗墓掘宝。然而,他偶然盗到了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和甄皇后的宫女墓。当他打开墓门后,惊讶地发现里面躺着一个栩栩如生的年轻女子,她穿着的衣物和陪葬品都显示出她不是当代人。窦建德将她带回军中照顾,三天后她就能说话了。她自称是曹丕皇后的宫女,对甄皇后生前的事情了如指掌。窦建德对她十分宠爱,将她收为房妾。后来,李世民听说了这件事,想要将她收为后宫妃子,但她坚决不从,表示是窦建德救了她的命,她才有了今天的生活,这份再生之恩她不能忘记。最终,她郁郁而终,李世民得知后为她感到惋惜。

唐代《通典·州郡典·邺郡》记载,邺城建有魏武帝、魏文帝和文昭甄后三陵台。北魏和北齐都将邺城作为国都。《晋史》中记载:“石勒与诸位将军商议,想要攻打邺城占领为国都,张宾进言说:‘三台险固,恐怕不好攻打。’于是石勒便进据襄国。”这表明邺城的重要性。

根据《临漳县志》注引《隶续》的记载,北宋哲宗绍圣年间,邺城附近的农民在耕地时发现了一件镌刻有“文昭皇后识坐版函”八字的文物。版函是古代一种用来盛放诗文或信件的木制盒子,这只版函应当是曹叡追尊其母,改葬时置于陵庙之中的随葬品。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甄氏在邺城的地位和影响。

甄氏与邺城的传奇故事,不仅展现了她的美貌和才智,也反映了邺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人物和事件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甄后朝阳后陵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