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诗人高允的照片
高允

高允(390年—487年),字伯恭,出生于南北朝时期,是北魏大臣和著名文学家。他出生在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

高允在年幼时失去了父亲,但他早熟聪慧,才华出众。他最初担任郡功曹,后来在神麚四年(431年)成为中书博士,之后升任中书侍郎,参与修撰国史,还担任太子的教导工作。

在文明太后掌权期间,高允被任命为中书令,并被封为咸阳公,加号镇东将军。他还曾担任散骑常侍、征西将军和怀州刺史等职务。

高允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历仕五朝。太和十一年(487年),高允去世,享年九十八岁。他被追赠为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和将军,并被追谥为文。

人物生平

高允是北魏时期的一位官员,他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气度。他热爱文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尤其喜欢《春秋公羊传》。他曾被郡中任命为功曹,后来又被征召为中书博士和侍郎。

在担任从事中郎期间,高允被派往各州评决狱事。他以清廉公正而受到嘉奖,而其他官员因贪污枉法而受到惩罚。高允回家后,成为一名教书先生,有一千多人受他的教育。

后来,高允被征召为中书博士,并担任卫大将军和安乐王的从事中郎。他在拓跋范的辅佐下表现出色,受到秦地人的称赞。不久后,高允被征召回朝。

高允还是一位文学家,他创作了《塞上翁诗》,表达了对得失和遗落的情感。他还参与了拓跋丕西征上邽的军事行动,并因此获得了爵位和军衔。

太武帝下诏让高允与司徒崔浩一起编撰《国记》,高允被任命为著作郎。在编撰过程中,高允对天文历数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并指出了前史的误失。他认为历史应该以实际情况为准,而不是凭空臆断。他还引用了《星传》中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高允的才华和清廉使他在北魏朝廷中备受赞誉。他的教书和文学作品也为后人所称道。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誉和成就,他的影响力也延续至今。 高允人物生平详情»

高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