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薛曜的照片
薛曜

薛曜(?-704年),字异华,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是唐朝的一位大臣。他是中书令薛元超的长子,出生于一个儒雅之家。薛曜以文学才华而闻名,尤其擅长书法,被誉为瘦金体之祖。

薛曜曾经与张易之有过交往,后来他官至正谏大夫。他还与尚城阳公主有过婚姻关系。

薛曜的著作包括《三教珠英》和文集二十卷,其中《三教珠英》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此外,他的诗作也被收录在《全唐诗》中,共有五首。

关于薛曜的生平和死亡年份,具体的资料目前尚不清楚。

生平

薛曜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生平事迹在《史记》中没有详细记载。我们只能从王勃的文友关系中得知一些信息。据王勃的记载,薛曜和他在咸亨初年一起游玩四川锦州。王勃还写了两首送别诗来纪念这次旅行。在万岁登封年间,薛曜被任命为春宫郎中,后来又改任正议大夫。他和他的再从弟薛稷以辞学而闻名于朝野。圣历二年,薛曜成为奉宸大夫,并与李峤、员半千、阎朝隐、沈俭期、徐坚、张说、刘知几、宋之问、富嘉谟等二十六人共同撰写了《三教珠英》,共有1300卷。久视元年五月十五日,薛曜陪同武则天游幸登封石淙山,并应制写了《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诗》,还奉敕正书了武后与诸侍从大臣的唱和诗。之后,关于薛曜的行踪就没有了记载,有人认为他可能在长安去世。河南登封的《封祀坛碑》是薛曜的代表作,结构紧密,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薛曜和薛稷是同一位老师的学生,他们都学习了褚遂良的书法。薛曜的书法瘦硬有神,用笔细劲,结体疏朗,但比褚遂良的书法更加纤细,更加险劲。他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后人评为“宋徽宗瘦金体之祖”。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褚遂良的书法,而是在其基础上加以发挥和创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也养成了一些习气,被认为是褚遂良书法的末流。

《夏日游石淙诗并序》是薛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石淙河摩崖题记》的一部分。《石淙河摩崖题记》是在唐久视元年三月十九日刻的,是河南省最大的摩崖碑刻之一,高3.7米,宽3.7米,用楷书书写,共39行,每行42字。碑刻分为《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和《秋日宴石淙序》两部分。唐大周圣历三年夏季,武后则天率群臣巡游中岳嵩山,之后在登封石淙河避暑,并在水漂石上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武后即兴写了一首《夏日游石淙》诗,并命令16位从臣奉和,名为《侍游应制》。武后还写了序文《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命薛曜书写,并让工匠将其刻在崖壁上。这16位从臣分别是:李显、李旦、武三思、狄仁杰、张易之、张宗昌、李峤、劳味道、姚元崇、阎朝隐、崔融、薛曜、徐彦伯、杨敬述、于季子和沈佺期。关于武后宴请群臣的事情,两本唐代的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只有这块碑刻提供了一些信息。

总的来说,薛曜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以《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和《封祀坛碑》最为著名。他的书法风格独特,对褚遂良的书法有所创新,被后人称为“宋徽宗瘦金体之祖”。他的作品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薛曜生平详情»

薛曜祖上

薛曜是一位有着深厚家世背景的作者。他的曾祖父薛道衡是隋朝内史侍郎,不仅以诗才著称,还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和南》被《宣和书谱》称赞为非凡之作。薛道衡还刻写了《尔朱敞碑》,展现了他出色的书法技巧。

薛曜的祖父薛收是隋朝著名儒学家王通的弟子,被誉为“河东三凤”之一。他在唐朝时期以文学才华受到了秦王李世民的赏识,担任了天策府记室和弘文馆学士的职务。薛收的族兄薛德音被称为鸑鷟,侄子薛元敬则被称为鹓雏。薛收的门下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人才,如杨炯和崔融等,他们的声名在当时文坛上崭露头角,这都离不开薛收的引荐和培养。

薛曜的父亲薛振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化人物。他以字行,袭爵汾阴男,娶了和静县主为妻。薛振在官场上推荐和奖励了许多贫寒的士人和后进之才,被誉为一代文宗。他的门下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人才,其中包括杨炯和崔融等著名的文学家。薛振的引荐和培养为这些人的声名和成就奠定了基础。

薛曜作为一个有着优秀家世背景的作者,继承了家族的文化传统和才华。他在文学创作中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可能受到了曾祖父薛道衡和祖父薛收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父亲薛振的教育和培养。

薛曜的家族背景为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他可以借助家族的声望和关系,在文学和政治领域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他也肩负着传承家族文化的责任,要继续发扬家族的优秀传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薛曜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家世背景的作者,继承了家族的文化传统和才华。他的家族背景为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同时也肩负着传承家族文化的责任。我们期待薛曜能够在文学和政治领域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薛曜薛曜祖上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