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苏涣的照片
苏涣

苏涣,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年少时为盗,狂放任侠,后折节读书,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成为进士,累迁侍御史。

苏涣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善作诗,被誉为苏子。尽管他的诗作数量不多,但在《全唐诗》中仍然保留了他的四首诗作。

苏涣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豪放洒脱为特点,常以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作流露出一种豪情壮志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和才情。

尽管苏涣的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赏,而且在后世也一直被广泛传颂。他的诗风独特,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苏涣是一位生卒年不详的唐代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豪放洒脱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尽管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颂至今。

生平

苏涣,一个来自蜀地的人,可惜在两本唐书中都没有他的传记。年轻时,他放荡不羁,行侠仗义,因为擅长放白弩,巴蜀的商人们称他为“白跖”。后来,他决心改过自新,努力读书,最终在公元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中杨栖梧榜中考中进士。在大历年间的最初几年,他在湖南地区居住。公元769年(大历四年)春天,杜甫来到湖南,与苏涣结交,并写下了一首《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的诗,记录了他们之间的交往。同年七月,湖南观察使崔瑾被兵马使臧蚧杀害,苏涣因此逃到交广地区,并煽动哥舒晃叛乱,但不久后被镇压。

在公元769年(大历四年)春天离开湖南前往京城之前,怀素与苏涣有过交往。苏涣曾经写过一首《怀素上人草书歌》来赞美怀素的草书。根据这首诗的题注,可以得知这首诗是同时送给怀素前往广州拜见广州刺史徐浩的。徐浩在767年(大历二年)夏天四月份被任命为广州刺史,所以可以推断苏涣与怀素的交往应该是在767年(大历二年)四月之前。

杜甫晚年流落湖南江上时,苏涣曾经去江浦拜访杜甫。杜甫对他的《变律》诗非常赞赏。《变律》是一种古体诗,虽然带有一些讽刺的意味,但是质朴朴实,不追求华丽的修饰。有人称之为“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陈子昂)一鳞半甲”。现在《全唐诗》中还保留着苏涣的四首诗。

苏涣是一个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人,他年轻时放荡不羁,行侠仗义,后来决心改过自新,努力读书,最终考中进士。他与杜甫、怀素等文人交往密切,他的诗歌也在后世留下了一定的影响。尽管他的传记在历史上并不被重视,但他的故事和诗歌仍然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欣赏。 苏涣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