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翊黄,字坤舆,出生于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是唐代官员。他擅长正书,曾在长庆元年(821)为白居易所撰写唐张诚的碑文,并亲自绘制了碑上的画像。
武翊黄在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的科举考试中以状元的成绩及第。当年共有二十三名进士,考官是礼部侍郎崔邠,考题包括《山出云诗》等。
他是宰相武元衡的儿子,才华出众。他曾三次独占鳌头,被人称为武三头。后来他进入官场,在大和年间担任大理卿的职位。然而晚年他被美色所迷惑,虐待了自己的发妻卢氏,引起了众怒。尽管宰相李绅为他辩解,但他的政敌众多,无法在朝廷中立足,最终流落他乡度过余生。
武翊黄擅长书法,尤其擅长楷书。在长庆元年(821),他为张諴所撰写的碑文,白居易亲自书写了碑文。
唐宪宗元和元年,洛阳迎来了第二个状元武翊黄。他出生于偃师缑氏,字坤舆。这位状元的背后有着非凡的家庭背景和良好的教育经历,使他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在中国的科举史上,连续考中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的人被称为“连中三元”,这是非常难得的成就,在1300多年的科举史上,只有14人能够达到这一成就。而武翊黄就是洛阳的骄傲,他成功地实现了连中三元的壮举。
武翊黄能够连中三元,与他出身于名门世家和良好的教育背景密不可分。他的曾祖父武平一长于文学,官至考功员外郎;祖父武就官至殿中侍御史;父亲武元衡在唐宪宗执政时期官至宰相,也是唐代著名的大臣。这样的家庭背景为武翊黄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使他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培养出卓越的才华和学识。
然而,尽管武翊黄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他却犯下了一个大错。他与妻子的随嫁婢女薛荔陷入了恋爱之中。薛荔姿容俏丽,使得武翊黄为之倾倒。他对自己的结发妻子越来越不满意,长期虐待她,这引起了舆论的强烈谴责,朝廷也因此要贬低他的官职。当时的宰相李绅与武翊黄有着同窗之谊,为他出头说情,但最终无济于事。最终,武翊黄只好离开洛阳,流亡他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有着卓越才华和出色成就的人,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犯下错误。武翊黄的爱情之举不仅伤害了他的妻子,也损害了他自己的声誉和前途。他的故事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家庭,不要因为一时的迷恋而忽视了自己的责任和道德。
尽管武翊黄的一生经历了起伏和挫折,但他的连中三元的成就仍然让人敬佩。他的故事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即使在困境中,我们也要坚持追求卓越和真理,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取得真正的成功和成就。
武翊黄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