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勉(1216~1262),乳名二郎,学名冲,因避讳改名勉,字述之、成一,号蜚卿、飞卿,古天德乡(今江西宜丰县新庄镇)灵源村人。他于宋嘉定9年(1216)出生。据传,姚勉在初生时被弃于山野雪地,因此他在成年后自号“雪坡”以表达对过去的记忆和不忘初心的决心。
关于姚勉的死亡,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
姚勉是一位正直而坚定的人。在宝祐四年,丁大全任命袁玠为九江制置副使,导致江防危机。朝野上下都对此表示不满,太学生陈宗等人上书揭露和抨击,但却遭到丁大全及其同党的打击和陷害。姚勉当时担任秘书省正字,虽然官阶不高,但他毫不顾忌个人安危,勇敢地上书弹劾丁大全和袁玠,指责他们是“朋奸罔上”,并劝告宋理宗严惩他们以维护国法。整个朝野都为之震动,然而姚勉也因此被罢官。
开庆元年,丁大全终于下台,吴潜成为新的宰相。姚勉被任命为校书郎兼沂靖王府教授和太子舍人。此时,忽必烈攻打鄂州,奸臣贾似道派遣心腹人物入元营求和并称臣纳贡,后来还被提升为右丞相。姚勉借机与太子讲解《周易》,针对贾似道进行批评,结果却被贾似道罢黜。在姚勉的官职任上,他两次与奸相斗争,也两次被罢官,然而他的忠诚和正直却受到朝野的称赞。方逢辰称他为“磊落有奇节”,文及翁称他为“愤世嫉邪,排奸指佞,磊磊落落”,并说他“生而存,不随死而止”。
吴潜去世后,姚勉不再追求官位,闭门读书。他为后人留下了《雪坡文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姚勉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正直和忠诚的品质。他不畏强权,勇敢地揭露和抨击奸相,为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福祉而奋斗。他的行为和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
姚勉性格品行详情»
姚勉是一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充满了雅致和优美的韵律,同时也富有强烈的人民性。他的文笔古朴,文辞犀利,论理透彻,这是他的长处。方逢辰曾经称赞他的文章“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并将他与高安的胡仲云、刘元高,以及新昌的黄梦元一起称为“锦江四俊”。姚勉和汉代的梅福、晋代的陶渊明一起被誉为宜丰三大先贤,并且被建立了“三贤祠”来祭奠他们。
姚勉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也具备很高的政治见解。在与宋理宗廷对时,他提出了一些关于朝政纲领的意见,主要集中在用人和听取言论方面,同时也指出了守帅频繁更换的弊端。这些言论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四库全书总目》对姚勉的文章进行了评价,称观察他所上的封事、奏札以及廷对诸篇,可以看出他对时政的批评和对宰相的辨析,都是直言不讳的。他的文章坦率而不阿谀奉承。
姚勉的文学成就和政治见解使他成为了当时的知名人物。他的诗作和文章都充满了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对后世的文学和政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宜丰三大先贤之一,也是锦江四俊之一,他的贡献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姚勉人物评价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