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林光朝的照片
林光朝

林光朝(1114—1178),字谦之,号艾轩,出生于宋朝兴化军莆田人。他于孝宗隆兴元年考中进士,通晓《六经》,是一位学者。南渡后,他倡导伊、洛之学在东南地区的传播,成为该地区的学术领袖。

林光朝先后担任过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等职务,后调任广西提点刑狱,之后又调至广东。在广东任职期间,他曾率领郡兵成功击败入侵的茶民军。后来,他被召为国子祭酒,还担任过中书舍人的职务。

林光朝后来被任命为婺州知州,但因病引咎辞职,被提举兴国宫。他于1178年去世,谥号为文节。他的著作有《艾轩集》。

人物生平

林光朝,是一位有声望的学者。在他年轻时,他曾参加礼部的考试,但却落榜了两次。在回家的路上,他听说吴中陆景端曾经受过尹焞的教育,于是决定留在钱塘向陆景端学习,专注于研究圣贤的学问。他通晓六经和百家学说,一切言行都以礼为准则。

绍兴九年到十年间,光朝从钱塘返回莆田,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在他族叔林国钧的资助下,他在黄石东井的“红泉宫”办起了“红泉义学”,为四方来学的人提供学习的场所。每年都有数百人从各地来向他学习,因此他被尊称为“南夫子”。他一生不喜欢著书,而是口授学生,将他从师那里学到的圣贤精义传授给他的学生,使他们能够理解并领悟。

光朝曾经说过:“道的全体存在于太虚之中,六经已经发明了道的真谛,后世的注解已经够多了,如果再增加,道就会变得更加遥远。”在教学的过程中,他曾经到过城山的“松隐精舍”、金山的“蒲弄书堂”和福清海口的“龙山书院”讲学,他的教学时间长达二、三十年之久。

隆兴元年,光朝已经五十岁了,他通过进士考试获得了左迪功郎的职位,并被调任到袁州担任司户参军。在上任之前,孝宗召见了他,光朝在回答问题时提到了曾觌和龙大渊两人以潜邸恩侥幸进用的罪行,孝宗对此感到不悦。于是改任永福知县。

乾道五年,光朝完成了《四朝会要》一书,被调任为著作佐郎兼礼部郎官。八年,他升任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九年,张说再次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光朝没有去祝贺,结果被调任到广西担任提点刑狱。淳熙元年,他又被调任到广东担任提点刑狱。不久之后,他被召回担任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

淳熙四年,孝宗到国子听光朝讲解《中庸》,对他的讲解赞不绝口,还赐予他金紫的衣服,并升任中书舍人兼侍讲。当时吏部郎谢廓然被曾觌推荐,被赐予同进士出身的待遇,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光朝对此感到惊讶,并拒绝办理。孝宗知道他坚持不办,命他暂时代理工部侍郎。他拒绝就职,并请求外调,于是被任命为朝散郎充集英殿修撰,并担任婺州知州。后来因为年老体弱无法去任职,改派为江州太平兴国宫的提举。

总的来说,林光朝是一位有声望的学者,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圣贤的学问,并通过口授的方式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他曾经担任过多个职位,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愿意妥协。他的教学影响了许多人,被尊称为“南夫子”。他的一生充满了辛勤努力和奉献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林光朝人物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