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乔行简的照片
乔行简

乔行简(1156—1241),字寿朋,婺州东阳人。他从吕祖谦学习,并于光宗绍熙四年考中进士。他历任监司及州府官,并逐渐晋升为权工部侍郎。理宗即位后,乔行简多次参与时政讨论,他的观点往往中肯。因此,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

在端平元年,朝廷计划利用金朝灭亡之机会收复河南,但乔行简上书反对此举。他认为,法度被破坏,号令不得执行,财政困难,粮草不足,一旦兵乱爆发,可能引发民变。三年后,乔行简晋升为左丞相。嘉祐三年,他被任命为平章军国重事,并封为肃国公。他经常提出要重视边境地区的安全,建议设立节度宣抚使,并派兵驻守夔州路。

在四年后,乔行简被授予少师、保宁军节度使的职位,并封为鲁国公。他于此年去世,谥号为文惠。乔行简著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等著作。

人物生平

乔行简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初从吕祖谦学习,后于绍熙四年(1193年)中进士。他历任宗正少卿、秘书监、工部侍郎兼国子监司业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等职务。在理宗颁布《求贤》、《求言》二诏后,乔行简上疏表示:“如果这两个诏令能够确切地遵守初衷,深入追求实际利益,那么人才将兴起,国家的根本将得以确立,国家的威望将扩张,奸邪之徒将被消除。但是,我私下观察近事,似乎并非如此。”他列举了一些时弊,并说:“选拔贤才的途径应该是广泛而不是狭窄的,言论的途径应该是开放而不是封闭的。治理乱世、安危存亡,无不由此而来。”乔行简后来升任侍读兼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并先后代理礼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务。

绍定五年(1232年),乔行简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当时有议论要收复三京,乔行简进言道:“自古以来,英明的君主必先治理内政,然后才能治理外事。”“君主如果想要得到民众的支持,就必须先得到他们的心,这是根本所在。然而,数十年来,上下都只追求私利而不知道什么是公义。民众对于守令感到不满,缓急之间又能有多少效忠于国家的人?军队中又能有多少勇敢直前的士兵?”乔行简随后被任命为右丞相。

端平三年(1236年),乔行简升任左丞相。嘉熙三年(1239年),他被授予平章军国重事的职务,并封为肃国公。他经常考虑重要地区的安全问题,提议设立节度宣抚使来驻守夔州,边境事务稍有平静。四年,他被加封为少师、保宁军节度使、醴泉观使,并封为鲁国公。乔行简在家中去世,追赠太师,并谥号为文惠。

乔行简还著有《周礼总说》和《孔山文集》(已经失传)等著作。他的政治才能和文学造诣使他成为南宋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言论和行动对于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乔行简人物生平详情»

乔行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