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傅伯成的照片
傅伯成

傅伯成(1143—1226),字景初,原籍济原(今属河南),后迁居晋江(今属福建)。他在隆兴元年(1163年)登中进士,成为一名官员。淳熙五年(1178年),他被任命为福建路连江知县。庆元元年(1195年),他被任命为将作监丞,但同年被贬为漳州知州。在开禧年间(1205~1207年),他调任湖广总领。之后,他被重新起用,担任提点两浙东路刑狱的职务。后来,他入为工部侍郎,因为沮开边出而再次被任命为湖广总领。嘉定元年(1208年),他被任命为左谏议大夫,但因为不附和史弥远而被调任为建宁府知府,后来又被调任为镇江府知府。八年后,他退休了。宝庆二年,傅伯成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人物生平

傅伯成:一位仁政官员的传奇人生



傅伯成,字伯成,生于隆兴元年(1163年),是南宋时期的一位仁政官员。他与兄伯寿同登进士,淳熙五年(1178年)出任福建路连江知县。在任期间,他发动百姓大修东湖水利,筑起了长达300余丈的石堤,使当地百姓受益匪浅。此外,他还在学宫后凿井,当地百姓将这口井取名为“傅公泉”。



庆元元年(1195年),傅伯成被任命为将作监丞。当时,韩侘胄在宁宗的宠信下专权,他千方百计地逼使赵汝愚罢相,并多次贬谪太府寺丞吕祖俭。吕祖俭上书陈谏,结果被贬到韶州。傅伯成上书宁宗,表示吕祖俭不应因上书而被贬,要求朝廷不要让“下窃直谏之名,上有罪言之谤”,并且极力谏言朋党之祸。然而,他的言辞却导致他自己被贬任漳州知州。



傅伯成到达漳州后,他创建了惠民局,救济民病,并且修建了东溪桥,共有35座桥梁,道路长达1200丈(约3686.4米)。郡人在道旁刻下摩崖石,以纪念他的惠政。不久,朝廷升迁傅伯成为工部侍郎。



开禧年间(1205~1207年),韩侘胄为了建立稀世之功,请求宁宗举行北伐,而傅伯成则上疏反对。韩侘胄对此非常不满,不久将傅伯成调任湖广总领。然而,“开禧北伐”最终因南宋缺乏充分准备而失败。之后,傅伯成被重新任命为两浙东路刑狱提点,并兼任直龙图阁知庆元府。嘉定元年(1208年),他被擢升为左谏议大夫。



傅伯成担任左谏议大夫期间,他拒绝了史弥远为了独揽朝政对他的引诱和拉拢。史弥远对此心怀不满,将傅伯成贬为权吏部侍郎,不久又贬到建宁府任知府。



嘉定三年(1210年),傅伯成被任命为宝谟阁待制知镇江府。正值当地发生饥荒,傅伯成想方设法赈济灾民,全力挽救饥民的生命,甚至亲自埋葬野外死去的人。



宝庆元年(1225年),傅伯成已经年迈,朝廷再次征召他赴阙任职。不久,他被加封为宝文阁学士,担任提举祐神观的职务,奉朝请。



宝庆二年(1226年)八月,傅伯成在家中去世,享年约84岁。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并在端平三年(1236年)追谥他为忠简。他的墓地位于南安县金鸡乡崇顺里苏岭之原。



傅伯成著有《竹隐居士集》30卷、《奏议》10卷、《 傅伯成人物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