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宗道(966年—1029年),字贯之,亳州人,北宋著名谏臣。少年时家境贫寒,生活在外祖父家中。后经过努力,成功考中进士,担任濠州定远尉,随后成为海盐县令,后来又改任歙州军事判官,最终升任秘书丞。天禧元年(1017年),他被任命为右正言谏章。他的官职逐渐升迁,最终担任吏部侍郎、参知政事,被世人称为“鱼头参政”。
天圣七年(1029年),鲁宗道去世,享年六十三岁。他被追赠兵部尚书,并被追封谥号“简肃”。
鲁宗道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他以其直言敢谏的品质和对官吏整顿的努力而闻名。鲁宗道出生于966年,少年时家境贫寒,生活在外祖父家中。然而,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考取了进士,并先后担任了濠州定远尉、海盐县令、歙州军事判官和秘书丞等职务。
鲁宗道上任后,他对于如何考察官吏、整顿吏治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向宋真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然而,宋真宗对他的建议感到厌烦,对他的任用也开始产生怀疑。鲁宗道见状,毫不畏惧地对宋真宗说:“陛下,您任用我,并不仅仅是为了收到纳谏的虚名。我以身居其位而不实际干事为耻辱,请您罢免我的官职吧!”这番直言不讳的话语打动了宋真宗,他在金殿的墙上大书“鲁直”二字,以表彰鲁宗道的勇于直言之举,并鼓励大家向他学习。
后来,鲁宗道升任户部员外郎,直龙图阁。宋仁宗即位后,他改任户部郎中兼判吏部流内铨。在这个职位上,他对官吏的考察制定了一套标准,并将考察情况一一公布于殿庑之下。这种严格的考察制度使得那些贵戚和权臣们对他感到畏惧,给他起了一个“鱼头参政”的外号,一方面因为他的姓氏中有一个“鱼”字,另一方面也因为他的性格坚毅如鱼头一样。
鲁宗道在任期间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时,章献太后临朝参政,有人上疏请立刘氏七庙,众大臣明知不妥却不敢言。鲁宗道直言劝阻,使章献太后放弃了这一计划。此外,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人人侧目而不敢得罪。鲁宗道在皇上面前多次参奏他,对他进行了有效的制约。
鲁宗道于1029年去世,葬于新郑。他的一生充满了勇于直言和对官吏整顿的努力。他的谥号是“肃简”,这也是对他一生质朴、简约的生活态度的称赞。鲁宗道的事迹告诉我们,作为官员,应该勇于直言,敢于提出建议,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
鲁宗道人物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