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绛(1008—1083),字厚之,钱塘人,北宋大臣、文学家。他的祖籍是南城县东兴乡苏源村(今江西省黎川县荷源乡苏源村),祖父元德昭是五代吴越丞相,所以他也被认为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绛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从小就显示出聪明才智,5岁就能作诗。他在廷试中因误赋韵而得到学究出身的资格。之后他再次参加科举考试,成功登第,被调到江宁担任推官。后来他被调到江西担任转运判官,又被任命为台州知州。当侬智高叛乱时,他驻守军队在邕州,为军饷供应做出了贡献。他先后晋升为翰林学士,并担任参知政事。后来他被罢免知颍州的职务,以太子太保的身份退休。元绛在神宗元丰六年去世,享年76岁,被追谥为“章简”。他著有《玉堂集》和《全宋词》,其中存有他的2首词,《宋诗纪事》中也收录了他的6首诗。
元绛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官员,他以聪明好学而闻名。从小就展现出卓越的才华,5岁时就能作诗,9岁时还拜见了荆南太守。太守对他进行了三道题目的考试,并将他的文章呈报给朝廷。1030年,元绛参加了进士考试并且成功通过。他最初被任命为江宁推官,后来又担任了上元令的职务。
在江宁任职期间,元绛遇到了一个恶霸王豹子,他欺男霸女,横行乡里。然而,元绛并不畏惧这个豪强,他依法将其捕获并处以死刑。元绛擅长断案,有一次有一名妇人告发邻居与她的丈夫因酒后争吵,黑夜里闯入她家并砍断了她丈夫的脚。元绛注意到这名妇人哭泣却没有真正的悲伤,而且她的衣裙上没有血迹。他立即命令将这名妇人和一名僧人带回来审问,最终揭露了他们之间的奸情和杀夫的事实。人们对元绛的公正和聪明无不称赞。
后来,元绛被调任为永新知县,之后又改任通州海门县。海门县的居民以贩卖盐为生,按照法律规定,盐只能由官方经营,百姓贩卖盐是违法的。制置使想要惩治盐贩罪行。然而,元绛认为该地产盐并以此为生,存储的盐超过规定数量,情有可原,应该轻罚放过。后来,他被调任为江西转运判官和台州知州。在台州任职期间,他修建了数千座房屋,安置了无家可归的流民,修复了城门,设立了水闸以防洪水。之后,他又调任广东转运使,当时正值侬智高起兵反宋,他修建了25座城寨,筹备了军饷和器械,因此被任命为度支判官。
1053年,元绛被任命为广东转运使,后来又担任了工部郎中、两浙和河北转运使、盐铁副使、天章阁待制和福州知州等职务。他在各地任职期间,致力于修治城市和水利设施,为民众谋福利。元绛以他的才华和公正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他的事迹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元绛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