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祺(1603年-1652年),明末清初文学家、书画家,字年少,又字介若、内景,入清衣僧服,改名慧寿,又名明志道人、寿道人、寿若、若若,世称年少先生。祖籍江西南昌,曾祖辈迁至江苏徐州。与陈子龙乡试同年,与沛县阎尔梅是同乡。曾参加抗清活动,兵败后隐居江淮一带。
万寿祺是一位风流倜傥的人,他擅长书画,尤其精通六书。他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收集印章,他辑有《沙门慧寿印谱》一册,展示了他对印章的痴迷。
万寿祺的代表作品有《秋江别思图》、《松石图》、《山水图》等等。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在绘画方面的才华和艺术造诣。
万寿祺的后裔第十六代后人万中华,在当今书画界也享有一定的声誉,继承了万寿祺的艺术传统,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书画家。
万寿祺,字寿祺,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他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落榜,但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涉猎广泛。他精通礼、乐、兵、农、天文、历法、历史、地理等学科,同时也擅长诗文、书画、金石、琴棋、刀剑以及女工刺绣、革工缝纫等百工技艺。他曾多次参加南京的复社集会活动,并与当时的志士名流陈子龙、杨文聪、顾梦游等人交往,共同图谋救时报国,风流倜傥,引起了一时的轰动。
1645年,清兵渡江,弘光政府瓦解,江南人民纷起抗清。万寿祺在苏州附近举兵,与其他抗清将领沈自炳、钱邦芑等人的陈湖之师,黄家瑞、陈子龙等人的泖湖之师,吴易等人的笠泽之师相互配合,呼应抗清行动。然而义师最终溃败,万寿祺被追捕,处于危险之中。幸运的是,他得到了救援,成功逃脱并返回江北。后来,他在一组名为《隰西草堂》的诗中回忆起这段往事,写下了“往事悲浔泖,余生寄楚州”的句子。他还在一组名为《自志六图》的画作中绘制了一幅名为《泛湖图》的作品,以表达对这段经历的思念之情。
顾炎武在《赠万举人寿祺》一诗中特意赞扬了他的事迹:“白龙化为鱼,一入豫且网。愕眙不敢杀,纵之遂长往。万子当代才,深情特高爽;时危见絷维,忠义性无枉。”这首诗表达了对万寿祺的敬佩和赞美。
1646年春,万寿祺改变了装束,成为一名僧人,隐居于佛门。
1650年,他在一卷与志士唐允甲(字祖命)的唱和诗卷上写下了对志士的赞美和思念之情。他说:“我听说志士若不能实现志向,就会思念;若思念不能表达,就会唱叹。祖命是高洁之士,自南渡以来一直为党人,他的诗被广为传颂,他以香草为借口,表达了对志士的怀念。我作为一名比丘,情感无法产生,但为何会日复一日地唱叹呢?这是因为我们有相似的行为和国家的责任,后来的君子必定会知道我们两个人。”
1651年,他在一幅赠送给友人顾炎武的《秋江别思图》上写下了“子豫于商贾,余隐于沙门,虽所就之路殊,而志足悲矣。”的字句,并勉励顾炎武记住昔日的声名,“舍商贾而追求宁静的人。”显然,他并没有忘记世事,他以“明志”为号,表面上似乎在宣布他已经与世无争,实际上是在表达他不与清人合作,坚持民族大义的决心。
万寿祺是一位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的抗清志士,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万寿祺人物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