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人顾璘的照片
顾璘

顾璘(1476~1545)是明代官员和文学家。他字华玉,号东桥居士,出生于长洲(今江苏省吴县),后来居住在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他在弘治年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广平知县,后来升迁至南京刑部尚书的职位。顾璘年轻时就以才华出众而闻名,他的诗歌在当时非常有声望,与同乡陈沂、王韦一起被称为“金陵三俊”,后来又有宝应朱应登加入,被称为“四大家”。他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作品。此外,他还曾经评注过杨士弘的《唐音》。顾璘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日期暂时无法确定。

轶事典故

正也深深地感激顾璘的教诲和关心。



张居正的落榜并没有让他气馁,反而激发了他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上进心。他决心要在以后的岁月中努力奋斗,成为一个真正有才华、有成就的人。他明白顾璘的用意,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成长和锻炼自己的才能,而不是过早地获得名利。他对顾璘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自以童幼,岂敢妄意今日,让心感公之知,恩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



三年后,张居正终于在16岁时中举。这一次,他再次见到了顾璘,而顾璘也对他的成绩感到非常高兴。他赠送给张居正自己的犀带,并对他说:“古人都说大器晚成,这是为中材说法罢了。当然你不是一个中材。上次我对冯御使的嘱咐,耽误了你3年的时间,这是我的错误。但是,我希望你要有大的抱负,要做伊尹,做颜渊,不要做少年成名的秀才。”顾璘的话语充满了对张居正的期望和鼓励,他希望张居正能够成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而不仅仅满足于早早获得名声。



顾璘的教诲对张居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居正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事业的追求。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还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成为了明朝的一位重要官员,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一生充满了辛勤努力和奋斗,他的成功离不开顾璘的教导和指引。



张居正的故事告诉我们,挫折并不是一种坏事,它可以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动力。正如顾璘所说,大器晚成,我们需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来成长和发展。只有经历过挫折和困难,我们才能更加坚强和成熟,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让我们向张居正学习,不畏挫折,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成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顾璘轶事典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