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焯(1856~1918)是晚清时期的一位官员和词人。他的字是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年使用的号有鹤、鹤公、鹤翁、鹤道人等。他还有一个别号叫冷红词客。郑文焯曾经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此自称石芝崦主和大鹤山人。他出生在奉天铁岭(今属辽宁),属于正黄旗汉军籍,自称是郑康成的后裔,自称高密郑氏。
郑文焯是光绪年间的举人,曾经担任过内阁中书,后来移居苏州。他擅长诗词,通晓音律,擅长书画,也懂医道,尤其擅长鉴赏金石和古代器物。他以词人的身份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他的词作多表达了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之情。他的代表作品有《大鹤山房全集》。
郑文焯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在词学、医学和书法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在词学方面,郑文焯以词为特长,在晚清词坛独树一帜。他倡导清空澹雅的美学趣味,以白石、叔夏为法。他的词意清空,语言妥溜,取字雅洁,使事用典融化无迹,骨气清空。俞樾对他的词给予了高度评价。当时湘中王闿运以词称雄,但见到郑文焯的作品后,不禁敛手谢绝,感叹自己无法与之抗衡。程颂万、易顺鼎等文人都向他请益,陈启泰更是说他的词“直逼清真”,在当时无人能与之抗争。他的词集有《瘦碧》、《冷红》、《比竹余音》、《苕雅余集》等,后来删存为《樵风乐府》九卷。吴昌绶也收集了他的生平著述,合刊为《大鹤山房全集》。
在医学方面,郑文焯的医书《医诂》收录了经方中精要近夏天者,辨析其本末,并取经籍传注所记杂家言,以疏通证明。尽管他持论怀疑《灵枢》、贬低张机的方,这些观点未必正确,但他能追溯方术源流,辨别古籍真伪,这在医学界是罕见的。他还著有《千金方辑古经方疏证》八卷和《妇人婴儿方义》两卷,虽然未见传世,但显示了他在医术方面的造诣。尽管医术只是郑文焯的余技,但他的《医故》一书却展现了他不凡的见地。他的考据功夫可与黄元同、冯梦香相媲美。
在书法方面,郑文焯也有出色的表现。康有为称赞他的书法“遒逸深古,妙美冲和,奄有北碑之长,取其高深而去其犷野。”他的书法风格独特,兼具古朴和美感,被认为是北碑的继承者。
郑文焯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在词学、医学和书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对后世的文学、医学和书法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郑文焯成就详情»
别人,不如自己享受一番。郑文焯晚年居住在上海,专注于医学,并在汉口路福利公栈行医。他还兼卖书画以维持生计。尽管清史馆和北京大学都曾聘请他,但他都婉言谢绝了这些职位。他曾在除夕夜画了一幅老梅枝,画中突然出现了一根横枝,上面悬挂着大红爆竹。这是一幅未经预料的景象,他将其题为“春色春声”。某军长看到后非常喜欢,愿意用巨资购买,并请郑文焯题字。然而,郑文焯婉言谢绝了这个请求。
郑文焯的家族世代藏书颇多,但在同治年间,许多书籍被水淹没。之后,他继续购藏金石、书画和古籍,尤其喜欢名人手迹和点校本,只要遇到就会购买。他的藏书处有许多别号,如“大鹤山房”、“半雨楼”等,藏书上也印有“叔文校定”、“石芝西堪”、“鹤公过眼”、“江南退士”、“大鹤天隐者”、“樵风家世”等字样。
郑文焯晚年将大部分藏书出售给他人,他自称:“物无久聚,终必散出,与其给别人,不如自己享受一番。”这表明他对物质的看法非常淡泊,更注重内心的满足和享受。
郑文焯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不仅擅长指画,还对医学有深入研究。他的才华和学识使他备受推崇,但他却选择了过着简朴的生活。他婉言谢绝了清史馆和北京大学的聘请,选择了自由自在地行医和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
郑文焯的一生充满了变迁和坎坷,从富贵公子到贫穷退隐,他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然而,他始终保持着内心的淡泊和豁达,追求着自己真正喜爱的事物。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令人敬佩和钦佩。
郑文焯是一位独特的文人,他的才华和学识使他成为当时的翘楚。然而,他却选择了过着简朴的生活,追求内心的满足和自由自在。他的一生充满了变迁和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淡泊和豁达的心态。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令人敬佩和钦佩。
郑文焯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