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孙原湘的照片
孙原湘

孙原湘(1760~1829)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他出生在昭文(今江苏常熟),在清嘉庆十年(1805年)考中进士,成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来充任武英殿协修。然而,不久之后他得了疾病,不得不返回家乡,不再外出。在家乡期间,他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的讲席,培养了许多有成就的学生。

孙原湘擅长诗词创作,他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他还擅长写骈文和散文,同时也精通书法,擅长画梅兰和水仙。他的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齐名,被称为“后三家”或“江左三君”。

孙原湘的代表作品收录在《天真阁集》中。他的诗词作品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对后世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孙原湘于1829年去世,享年69岁。他的诗词作品流传至今,被广泛传颂和研究。他的艺术成就和文化贡献使他成为清代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生平

孙原湘,清朝时期的文学家,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卒于道光九年,享年七十岁。他从小就被誉为神童,四岁就能背诵汉、魏、晋以及唐代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八岁时,他开始学习《孟子》、《论语》以及四经三礼等经典著作。后来,他随父亲孙镐一起居住在奉天(今辽宁)和山西,他游历过名山大川,将所见所闻都用诗歌表达出来。青年时代,他的名声已经传遍京都,但是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能中举。

1776年,孙原湘17岁时与同乡的席佩兰结婚。婚后,受到妻子的影响,他也开始写诗。在《天真阁集·自序》中,孙原湘写道:“我十二三岁的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诗。直到丙申冬天,席佩兰回到我身边,我才开始学习写诗。”夫妻二人志趣相投,经常在窗前点灯下,一起吟诗作对,相互切磋,留下了许多佳话。俞陛云在《清代闺秀诗话》中写道:“虞山席道华,归孙子潇太史后,共案诵读,互相师友,唱和之作甚多。子潇《赠内诗》有云:‘赖有闺房如学舍,一编横放两人看。’”1788年,袁枚来到常熟,经吴蔚光介绍,夫妻二人都成为了袁枚的学生。孙原湘的妻子席佩兰后来被誉为“袁枚第一女弟子”。

1805年,孙原湘四十六岁时终于中了榜眼,成为翰林院庶吉士和武英殿协修官。不久之后,他告假回乡,却患上了怔忡疾,从此再也没有出门。他历任昆山的玉峰书院、旌得之毓文书院、通州的紫琅书院以及本乡的游文书院的主持。 孙原湘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