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庄(1613~1673)是明末清初的一位书画家和文学家。他的本名是祚明,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恒轩,又自号归藏、归来乎、悬弓、园公、鏖鏊钜山人、逸群公子等。他出生在昆山(今属江苏),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曾孙,书画篆刻家归昌世季的子孙。
归庄是明末的诸生,与顾炎武相友善,因此有“归奇顾怪”之称。顺治二年,他在昆山起兵抗清,但事败后不得不亡命。他擅长草书和画竹,他的文章深厚,诗作充满奇气。
归庄的作品有《玄弓》、《恒轩》等。他的文集传世作品有《归玄恭文钞》、《归玄恭遗著》等。
归庄,原名祚明,字玄恭,又有多个别号和字号。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是南京大理寺丞,被后人称赞为“明文第一”的归有光。父亲归昌世是昆山三才子之一,擅长书法、绘画和诗文。归庄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他精通诗文散曲,擅长书法,尤其擅长狂草,被时人认为是独一无二的。归庄与同乡顾绛(顾炎武)一起学习,他们都不合群,被人称为“归奇顾怪”。十七岁时,他们一起参加了复社,并后来参加了惊隐诗社。崇祯十三年,归庄被特榜召唤,但由于国家形势不稳定,他选择辞去这个职位。
归庄的兄弟归尔德是一位贤明有政声的官员。归尔德在勤王时参加了史可法的幕府,但在弘光元年四月,扬州被清军攻陷,归尔德在西门浴血奋战,壮烈牺牲。叔叔归继登也在长兴被害。归庄得知这个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前往收集两人的遗骨。清军再次进攻江南时,昆山知县逃跑了,县丞阎茂才代理知县,下令剃发,引起了士民的愤怒。归庄鼓动群众杀死了阎茂才,并闭城拒守。七月,城破,死者达四万余人,归庄的嫂子陆氏和张氏都殉节,他的父亲也相继去世。归庄被列为通缉对象,他逃亡他乡,不久后悄悄回到家乡,剃发为僧,自称普明头陀。后来,顾绛改名为“炎武”,归庄则改名为“祚明”,以表明他们的志向。
顺治九年,归庄应聘到淮阴任教,暗中与顾炎武联系,密谋抗清。次年,归庄“泣血负土”,将三世七人的遗骨迁葬到新地,他的仲兄尔德在史可法战死扬州,尸骨无存,为他立了衣冠冢。他还在墓旁建了茅庐,自题一联:“两口居安乐之窝,妻太聪明夫太怪;四邻接幽冥之宅,人何寥落鬼何多。”他家的茅庐已经破烂不堪,无法掩盖。
归庄生平详情»
归庄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的诗文主要反对清朝统治,富有民族气节。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有质朴明畅、直抒胸臆的,也有工整绵丽的。其中,《古意十二首》、《卜居十四首》、《己丑元日四首》、《观田家收获三首》等作品质朴明畅,直接表达了他的思想情感。而《归庄集》、《落花诗十二章》、《落花诗又四首》等作品则工整绵丽,展现了他的才华。
吴伟业评价《落花诗十二章》时说:“流丽深雅,得寄托之旨,备体物之致。”宋琬评价说:“以磊落崎岖之才,为婀娜旖旎之词,兴会所至,犹带英雄本色。”这些评价都表明了归庄诗歌的优秀之处。
归庄的散文也充满了激情,有强烈的感情表达。《送顾宁人北游序》、《书先太仆全集后》、《书欧阳公泷冈阡表后》、《敬亭山房记》、《归氏二烈妇传》、《两顾君大鸿、仲熊传》、《杨忠烈公传》、《书义盗事》等作品都是他散文的代表作品。
归庄还有一篇《万古愁曲》,这篇文章评论了历代史事,表达了他对明朝灭亡的悲痛之情,批评了明朝官吏的误国行为,同时抒发了他隐居不仕的志向。这篇文章展现了归庄嬉笑怒骂的能力,也是他的一篇著名作品。
归庄的著作包括《恒轩诗集》12卷、文集《悬弓集》30卷、《恒轩文集》12卷,但这些著作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玄恭文钞》、《归玄恭文续钞》、《归玄恭遗著》等文集,但仍然无法完整地呈现归庄的全部作品。直到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现上海古籍出版社)搜集了各种辑佚本和一部分归庄的手写稿本,编成了《归庄集》并出版发行。
归庄的诗文作品丰富多样,既有质朴明畅的作品,也有工整绵丽的作品。他的诗歌和散文都充满了激情和才华,对于反对清朝统治、表达民族气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尽管他的一些著作已经失传,但后人的努力使得他的作品得以保存和传承,让我们能够欣赏到他的文学才华。
归庄文学成就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