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璧,字玉苍、佩苍、雨苍,晚号苏斋,(今闽侯县南通镇苏坂村)人。他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六月十九日出生,当时他只有17岁就中了秀才。光绪元年(1875年)他参加考试,以“经文策问冠场”的成绩,成功中举人。光绪三年他考取了进士,并且成为了状元。光绪十四年,他被任命为内阁中书。光绪十五年,他被任命为湖北主考官。光绪十六年,他被补充为宗人府主事。光绪十八年,他升任礼部铸印司员外郎。最后,他于民国十七年(1928)去世。
陈璧是清朝末年的一位重要官员,他在各个职位上都展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勇气。他的一生充满了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对于福建船政局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推动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担任湖广道监察御史和陕西道监察御史期间,陈璧积极维护华侨的权益,反对官吏对华侨进行敲诈勒索。他还主张将台湾租给西方列强,以避免被日本占领。这些主张得到了采纳,并对福建船政局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陈璧还在福建船政局的管理中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他建议开采侯官县的穆源铁矿,并利用船政局的机械设备进行冶炼,以增加财政收入。他还建议利用闲置船只发展客货运输,并利用船厂机器设备优势兼营民用产品。这些改革方案得到了采纳,并对福建船政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璧还在教育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主讲凤池书院,并增设了时务、论策等新内容,使得“闽中学风为之一变”。他还创建了苍霞精舍,开设了英文、算学等新课程,为福建创办近代学堂奠定了基础。
在担任山西道监察御史期间,陈璧积极参与对义和团运动的镇压,并亲自率团勇打死了10多名义和团成员。他还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期间主持总理公所,并联合其他官员电请李鸿章回京主持“和局”,得到了清政府的赏识。
陈璧在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升任太仆寺少卿兼顺天府尹,负责会办五城事宜,并主持修建东西陵工程。在此期间,他非常重视教育和实业的发展,先后创办了京师工艺局、顺天中学堂、金台校士馆和五城中学。他在顺天中学堂开设了英文、日文、法文等新学科。工艺局是一所半工半读的新型学校,招收少年游民进行手工艺制作,并教授专业知识,鼓励学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陈璧是一位具有远见和勇气的官员,他在各个职位上都积极推动改革和创新。他的贡献对于福建船政局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推动都是不可忽视的。他的一生充满了奉献和努力,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陈璧人物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