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星衍(1753年~1818年)是清朝时期的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书法家、经学家。他的字是渊如,号伯渊,别署芳茂山人、微隐。孙星衍出生于阳湖(今江苏武进),后迁居金陵。他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与杨芳灿、洪亮吉、黄景仁等人一起被袁枚称为“天下奇才”。
孙星衍在经史、文字、音训、诸子百家等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通晓其中的义理。他辑刊了《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等多种善本,为后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此外,他还著有《周易集解》、《寰宇访碑录》、《孙氏家藏书目录内外篇》、《芳茂山人诗录》等多种文集,展示了他在不同领域的学术造诣和文学才华。
孙星衍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的著作和辑刊,他还致力于藏书整理和目录编纂的工作。他的藏书目录编纂工作非常详细,为后世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他的藏书目录包括内外篇,涵盖了丰富的文献资源,对于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孙星衍在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作品兼具刚劲和秀美的特点,被誉为当时的一代宗师。他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被广泛收藏和研究。
孙星衍于1818年去世,他的学术成就和文化贡献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的著作和藏书目录为后世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他的书法作品展示了他在艺术领域的才华。他被誉为清代文化界的重要人物,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孙星衍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和著述家。他以其广博的学识和勤奋的著述而闻名于世。阮元曾聘他为“诂经精舍”教习,他还主讲钟山书院,以其学术渊博而受到赞誉。
孙星衍热爱聚书,一听说有人藏有好书或秘本,他就会借来抄录,从不虚度一天。他对金石文字的拓本、古鼎彝、书画等都进行了深入研究,考察其源委。他家中有几个藏书楼,如“平津馆”、“问字堂”、“孙氏祠堂”和“廉石居”,收藏的书籍非常丰富,以其校勘精审而闻名。他编撰了《孙氏家藏书目》,分为外编3卷和内编4卷。此外,他还编写了《廉石居藏书记》1卷、《平津馆鉴藏书籍记》3卷,以及续编1卷和补遗1卷。嘉庆五年(1800年),他还出版了《孙氏词堂书目》7卷。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寰宇访碑录》,共12卷,于嘉庆七年完成。这本书收录了较多种类的石刻文献目录。全书按照时代进行了编录,涵盖了周秦至元代的8000多种石刻,每件石刻都注明了撰写人、书写人和书体。此外,他还编辑和刊刻了许多文献。嘉庆中期,他刻印了《岱南阁丛书》16种128卷,其中主要收集了他自己的诗文集以及他校订的《古文尚书》、《孙子》和地理、刑律方面的古籍。他还刻印了《平津馆丛书》10集32种,主要收集了诸子、医学、历史等方面的古籍,选择精严,校勘精审。他的藏书上印有许多印章,如“东方廉使”、“东鲁观察使者”、“伯渊”、“孙氏祠藏”、“孙忠愍侯祠堂藏书”、“都官”、“星衍私印”、“芳茂山人”、“五松书屋”、“太史之章”、“青溪寓公”、“绿衣执法大夫印”、“丁未对策上第”、“东方都漕使者”等。
孙星衍的著述非常丰富,包括《尚书近古文注疏》、《周易集解》、《考注春秋别典》、《尔雅广雅训诂韵编》、《晏子春秋音义》、《金石萃编》、《史记天官书考证》、《明堂考》、《续古文苑》、《平津馆文稿》、《芳茂山人诗录》、《仓颉篇》等。他的著作涵盖了许多不同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地理、医学等。他的著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
总之,孙星衍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和著述家,他的著述丰富多样,涵盖了许多不同领域。他的藏书楼“平津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书籍,以其校勘精审而闻名。他的著作对于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孙星衍藏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