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铁保的照片
铁保

铁保(1752—1824)是满洲正黄旗人,姓铁,名保,字冶亭,号梅庵。他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中进士,后任吏部主事,历任郎中、侍讲学士、礼部侍郎等官职。在嘉庆年间,他升至两江总督的职位,但因水患问题而被降级。后来,他又因知县李毓昌被毒死案而被革职,被发往乌鲁木齐服役。

然而,铁保在乌鲁木齐表现出色,重新得到重用,被调至吏部尚书的职位。然而,他因在喀什噶尔被人蒙蔽的事情而再次被革职。道光初年,他以三品卿衔休养。

除了政治生涯外,铁保还擅长书法,并精通医学。他的书法作品被称为《惟清斋集》。

铁保的出生年份为1752年,去世年份为1824年。

人物生平

铁保:清朝官员的坎坷人生

铁保,原姓觉罗,后改为地氏,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官员。据他自己的考证,他是宋英宗越王赵偲的后裔。铁保的家族世代都有武将出身,但他却选择了习文,专攻四书五经以求考中。

铁保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出生于京师。十岁时开始延师读书,十六岁时入国子监继续求学。由于他的性格耿直,得到了管理吏部的武英殿大学士阿桂的欣赏和举荐,从而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考中进士,授吏部主事。之后,他升任郎中、户部及吏部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学士。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铁保受到乾隆帝的召见,随后升任礼部侍郎,主持京师的会试以及山东、顺天等地的乡试。嘉庆四年(1799年),铁保因为弹劾官员过当被贬到盛京(沈阳),不久后又以吏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漕运总督。在漕运总督任上,他制定了改革漕运章程的十一项规定。

嘉庆七年(1802年)底,铁保调任广东巡抚,他将自己多年的行政经验刻在堂壁上,告知后任巡抚。嘉庆八年(1803年)初,他又转任山东巡抚。这一年,黄河在河南封丘县衡家楼决口,淹及下游山东章丘一带十九州县,嘉庆命铁保赴河南指挥救灾,成功合拢决口。

然而,嘉庆九年(1804年)三月,由于运河水浅导致漕运不利,铁保被革职留任。嘉庆十年(1805年),他被升授为两江总督,朝廷命他审问安徽寿州的武举人张大有因为事故下毒害死家族里的侄子的事件,以及苏州知府周锷受贿轻纵的问题。同时,他还调查了当时担任安徽巡抚的初彭龄的执法情况。然而,铁保因为被连坐,被剥夺了官衔,降为二品顶戴,不过很快又官复原职。

嘉庆十二年(1807年),铁保填报上疏请求八旗兵用米代替俸禄折发钱钞,朝廷下诏采纳了他的建议。铁保在官场上经历了许多起伏,但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

铁保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学问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什么困难,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铁保人物生平详情»

主要成就

铁保是一位在书法、诗歌和文学理论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人。他的书法作品主要集中在他担任漕运总督和两江总督等职位期间,收录在《惟清斋法帖》等书中。铁保对书法的热爱可以从他的一首诗中看出:“半生涂抹习难除,一任旁人笑墨楮,他日儿孙搜画箧,不留金币但留书。”尽管他在高位上任职,但他只想留给子孙他的书法作品。铁保的书法以楷书为主,尤其擅长行草。他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晋唐名家的书法营养,尤其推崇和学习张旭的书法。正是通过临摹和学习晋唐名家的法帖,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在诗歌方面,铁保是一位典型的北方民族诗人。他的作品善于描绘民族生活场景,常常充满生机。例如,《塞上曲》中写道:“雕弓白马陇头春,小队将军出猎频。猿臂一声飞霹雳,平原争羡射雕人。”他还经常创作表现雄健阳刚精神的诗作,展现出他作为少数民族诗人的浪漫狂放气质。即使在被贬黜的时候,他的作品仍然洋溢着强者的生命力,没有丝毫向厄运让步的意味。例如,《出关作》中写道:“万里岩疆事远游,玉门关外此淹留。塞山不及征夫健,才见秋风已白头。”在他谪居西域的过程中,他以传神的诗笔描绘和记录了当地各民族的风土社情。例如,《妫娜曲》中写道:“当筵醉舞号妫娜,对对红妆耀金饰,低昂应节态婆娑,翩若惊鸿曳双翼”,传递出维吾尔民间舞蹈的美妙情韵。他还通过诗歌再现了穆斯林群众欢度回历新年的特有礼俗,例如,《见新月》中写道:“三百六十日如驶,以月占岁岁云始,闺中礼拜心最诚,拜罢升斋啜甘旨”。作为满族文人,铁保对新疆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表示了内心的尊重和亲近。

在文学理论方面,铁保生活在一个重要的时代,这个时代是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他对文学的理论有着独到的见解。 铁保主要成就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