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

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他是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也是谯国桓氏的代表人物。他出生于东汉名儒桓荣的后代,是宣城内史桓彝的长子。

桓温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都有出色的才能,他独揽朝政长达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然而,他的声望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受损,同时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晚年时,桓温逼迫朝廷加给他九锡的权力,但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也未能实现。

桓温死后被追尊为宣武皇帝,谥号为宣武。他的儿子桓玄建立了桓楚后,也追尊他为宣武皇帝。

人物生平

桓温:东晋时期的名将与政治家

桓温,出身于谯国龙亢桓氏,家族在西晋并非高门望族。然而,桓温通过与名士交结以及自己的努力,逐渐提升了家族的地位。早年,桓温的父亲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叛军将领韩晃杀害,桓温年仅十五岁时便发誓要为父报仇。他假扮吊客混入丧庐,成功地杀死了参与谋划父亲被害的江彪,并追杀了江彪的两个弟弟,终于报了父仇。这一行动使得桓温在当时备受赞许。

桓温为人豪爽,姿貌伟岸,风度不凡。后来,他娶了南康长公主为妻,并被加封为驸马都尉,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咸康元年,桓温出任琅琊内史,并被加封为辅国将军。

建元元年,朝廷任命桓温为前锋小督,让他率部据守临淮,协助荆州刺史庾翼北伐。同年十月,桓温升任徐州刺史,并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他与庾翼交好,曾相约一同匡济天下。

永和元年,庾翼病逝,临终前请求让儿子庾爰之接掌荆州,但侍中何充却推荐桓温。刘惔认为桓温确有奇才,但也有野心,不宜让他掌握荆州。他建议会稽王司马昱自领荆州,但司马昱不予采纳。同年八月,桓温升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并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还领护南蛮校尉,掌握了长江上游的兵权。

桓温掌握了朝政后,他决定西伐巴蜀的成汉政权,以建立功勋。当时的成汉正日渐衰微,皇帝李势更是荒废政务。桓温趁机发动了西征,经过一系列战役,最终平定了蜀地,将成汉政权推翻。这一举动使得桓温的声望大增,被封为都督益梁二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桓温在平定蜀地后,继续扩张势力。他先后征服了南中地区,将其纳入东晋版图。此外,他还多次北伐,收复了失地,并在北方建立了一系列军事要塞,巩固了东晋的边防。

桓温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对国家的政治和军事事务有着深刻的了解。他提倡节俭,整顿官僚机构,推行军事改革,使得东晋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得到了提升。

然而,桓温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他野心勃勃,曾多次试图篡位,但最终都未能成功。此外,他对待异己较为严厉,对一些政治对手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总的来说,桓温是东晋时期一位杰出的将领和政治家。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能,提升了家族的地位,并在军事和政治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对东晋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桓温人物生平详情»

主要成就

赋税。这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贫富差距的加大。桓温上台后,他推行土断政策,即取消侨人的特权地位,将他们纳入正式户籍,要求他们负担赋税和劳役。这一政策有效地减轻了地主阶级的负担,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改革军制


桓温上台后,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军制改革。他废除了以往的兵役制度,实行了兵籍制度,即将士兵编入军籍,由国家负责供养和管理。他还加强了对军队的训练和管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纪律性。这些改革使得东晋的军队更加强大和有序,为后来的北伐行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


发展农业


桓温上台后,他重视发展农业,提倡农耕生产。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减免农民的赋税和劳役,提供农业生产的技术支持和物资保障等,以鼓励农民增加种植和养殖的积极性。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能力和收入水平。



发展商业


桓温还重视发展商业,他鼓励商人的活动,提供商业贸易的便利条件。他修建了一系列的交通设施,如水利工程和道路,以便于商品的流通和交换。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商业法规,保护商人的权益,维护市场的秩序。这些措施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总结:


桓温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通过西平巴蜀和东晋北伐的行动,巩固了东晋政权的地位,增强了国力。他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和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的治理成就为后来的东晋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桓温主要成就详情»

家庭成员

桓温是东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家族背景十分显赫。他的父亲桓彝是宣城内史,因反抗苏峻而被杀害。母亲孔宪被追赠为临贺太夫人,显示了她在家族中的地位。

桓温的妻妾也都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背景。司马兴男是晋明帝的女儿,被封为南康公主。李氏是李势之女,也有一种说法是她是桓温的妹妹。马氏是桓温的生母,后来被追赠为豫章公太夫人。

桓温有四个弟弟,根据《晋书·桓彝传》的记载。桓云官至建武将军、江州刺史、都督司豫二州军事,袭封万宁县男。桓豁官至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监荆扬雍宁益交广七州诸军事。桓秘官至中领军,曾与侄子桓熙、桓济谋杀桓冲,事败后被家族废弃。桓冲官至侍中、车骑将军、荆州刺史,都督江荆等七州三郡诸军事,封丰城县公。

桓温生有六个儿子,根据《晋书·桓温传》的记载。桓熙是南郡公世子,与桓济、桓秘谋杀桓冲,失败后被徙至长沙。桓济被封为临贺县公,也参与了谋杀桓冲的行动。桓歆被封为临贺郡公。桓祎、桓伟和桓玄都有着不同的官职和封号,桓伟官至安西将军、领南蛮校尉、荆州刺史、使持节督荆益宁秦梁五州诸军事,封西昌侯。桓玄袭爵南郡公,官至相国,后来篡位建立了桓楚,最终被刘裕所主持的讨伐军击杀。

桓温的女儿也有着不同的婚姻和家族背景。桓伯子嫁给了王恺,出身太原王氏,王坦之之子。另外两位女儿分别嫁给了王敬弘和殷仲文,他们都是地方官员的子弟。

桓温的家族背景十分庞大,他的父母、妻妾、兄弟和子女都在政治和军事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不仅反映了桓温家族的显赫,也展示了东晋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家族关系的重要性。桓温本人也以其出色的才能和领导能力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桓温家庭成员详情»

桓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