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察(519—562)是南朝梁宗室,后梁国君,字理孙。他是梁武帝孙,昭明太子萧统的第三个儿子。萧察从小就喜欢学习,擅长写作,尤其对佛教理论有深入的研究。梁武帝大通三年,封他为岳阳郡王,并任命他为东扬州刺史。
萧统去世后,梁武帝选择了简文继位,而萧察对此心怀不平,于是开始积攒财富并募集侠义之士。大同元年,他被任命为雍州刺史,治理得到了境内的称赞。但在侯景之乱后,萧察与江陵产生了矛盾,担心自己无法保全,于是投靠了西魏。
西魏恭帝元年,西魏将领于谨等攻破了江陵,杀死了梁元帝。次年,萧察在江陵称帝,改元为大定,成为西魏的附庸国,向西魏称臣。这就是后梁的建立。然而,后来阖城的老幼都被敌军俘虏,襄阳也失去了。萧察对自己的威望和才略感到羞愧和失望,最终因忧愤而去世。他在位八年,庙号为中宗。他留下了《悯时赋》、《金光明经义疏》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