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谊

王谊(540—585年),字宜君,河南洛阳人。他是北周大臣王显之子。在北周初年,他担任左中侍上士,后来升任御正大夫,并被任命为雍州别驾。北周武帝即位后,王谊被授予仪同的职位,并晋升为内史大夫,封为杨国公。他参与了平定北齐的战争,并被任命为相州刺史,后来被征召为大内史。北周宣帝即位后,他被派往襄州担任总管。北周静帝即位初期,他被调任郑州总管,并担任大司徒的职位。开皇初年,他进一步被封为郧国公,但后来因为怨望而被赐死。

人物生平

王谊,字宜君,是河南洛阳人。他年轻时就有雄心壮志,精通弓马,广泛涉猎各种言论。在周闵帝时期,他担任左中侍上士。当时大冢宰宇文护掌握政权,势力超过了王室,而帝闵默默无言,没有干预。有一位朝士在帝旁边表现出不恭的态度,王谊勃然而起,准备击打他。那人惊恐地请罪,才停止了。从此以后,朝士们都恭敬有礼。一年多后,王谊被调任为御正大夫。父亲去世时,他严格遵守礼仪,居住在墓旁,背负着士人的责任,修建坟墓。一年多后,他被任命为雍州别驾,他坚决推辞,但没有被允许。武帝即位后,他被任命为仪同,后来又升任内史大夫,封为杨国公。他随着帝王征伐齐国,到达并州时,帝王已经进入城池,却被齐人击败,左右手下的许多人都死了。王谊率领他的勇士前去支援,帝王得以幸免。当时帝王打算撤军,王谊坚决劝阻,帝王听从了他的建议。等到齐国平定后,他被任命为相州刺史。不久后,又被征召为大内史。汾州的稽胡发生叛乱,王谊率军击败了他们。帝王的弟弟越王盛和谯王俭虽然被任命为总管,但他们都听从王谊的指挥。他受到如此高度的重视。平定叛乱后,他被赐予五千段物品,并封为开国公的爵位。帝王临终前对皇太子说:“王谊是国家的忠臣,应该让他处理机密事务,不需要派他远赴他地。”


皇太子即位后,成为宣帝。由于害怕王谊的刚正不阿,他被派往襄州担任总管。后来高祖成为丞相,他被调任为郑州总管。司马消难举兵叛乱,高祖任命王谊为行军元帅,率领四个总管讨伐他。军队到达近郊时,消难害怕而逃到陈国。当时北至商洛,南抵江淮,东西两千多里,巴蛮人多次叛乱,共同推举兰雒州为首领。兰雒州自称为河南王,与消难结盟,北方与尉迥相连。王谊率领行军总管李威、冯晖、李远等人分别讨伐他们,几个月后都平定了。高祖由于王谊是他的前任旧臣,非常礼遇他,派人前去慰问,车马不断。他的第五个女儿嫁给了王谊的儿子奉孝,后来又被任命为大司徒。王谊自认与高祖有旧情,也对他心怀感激。


当上受禅后,对待王谊非常厚待,亲自到他的府邸,与他极为欢乐。太常卿苏威提议,由于户口过多,民田无法供养,建议减少功臣的土地以供给民众。王谊上奏道:“百官历代都是有功勋的,才得到爵位和土地,一下子剥夺他们,还不知道是否合适。如果按照我的担忧,恐怕朝臣们的功德无法得到表彰,何况人民的土地是否足够?”上面同意了他的意见,最终搁置了威议。开皇初年,上面准备前往岐州。王谊劝谏道:“陛下初次到达万国之地,人们的心情还未稳定,为何要进行这次行程?”上面戏谑地说:“我曾与你地位相当,一夜之间屈服为臣,或许应该感到羞愧。这次行程,是为了展示威武,以服众人的心。”王谊笑着退下了。不久后,他被派往突厥使节,上面赞赏他的表现,进一步封他为郢国公。


不久后,他的儿子奉孝去世了。 王谊人物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