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沂(生卒年未详),字景沂,号愚一子、肥遯子。籍贯据《四库全书总目》为天台,民国《台州府志》则称其为泾岙(今温岭市晋岙村),经考证,以宋台州(今属浙江)为是。他在理宗宝祐(1253-1258)年间重新整理《全芳备祖》,并进献朝廷,希望能够出版。根据他一生的行迹,可以看出他是当时的江湖游士,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或从政的记录,一直以布衣身份度过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江淮、湘赣、浙闽等地漫游或客居。现存的著作只有《全芳备祖》一种,其中收录了他的一些诗词和短文。
陈景沂是一位植物专题类书《全芳备祖》的编者,他生活在南宋末年,但他的生卒年份不详。他是浙江天台县人,号江淮肥遁子、愚一子。根据浙江温岭晋岙陈氏家谱的记载,陈景沂的祖先中有一位名叫陈咏,字景沂,他编纂了《全芳备祖》。在清嘉庆年间,当地学者根据这一记载写入了县志,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然而,陈氏宗谱中记载的陈咏是南北宋之交的人物,曾经上书宋高宗主张抗金复仇。而陈景沂的儿子陈天佑与陆游同时期活动,与宋末《全芳备祖》的编者陈景沂不可能是同一人。这个误会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字和名字巧合而产生的。因此,陈咏和陈景沂并非同一人。
此外,浙江天台县还发现了当地吴氏家谱中有一位吴咏,字景沂,也被认为是《全芳备祖》的编者。根据程杰的考证,《全芳备祖》编者的姓名和籍贯,天台吴氏家谱中的内容抄袭了温岭陈氏家谱。因此,关于《全芳备祖》编者是陈咏或吴咏的说法都是不可信的。
综上所述,陈景沂作为《全芳备祖》的编者,他的生平和身份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虽然有关陈咏和吴咏的记载,但这些记载都缺乏可靠的证据支持。对于陈景沂的真实身份和编纂《全芳备祖》的动机,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考证来揭示。
陈景沂人物籍贯争议详情»
《全芳备祖》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植物专题类书籍,由南宋末年的台州陈景沂编辑而成。全书共有27万多字,记录了280多种植物的名称和特征,被农学和植物学界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植物学辞典”。该书所收录的资料主要来自文学作品,尤其是两宋时期的文学作品,其中许多作品在其他文集中没有收录,因此成为宋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源,备受文献学界的重视。此外,该书还保存了大量宋代人的作品,可以说是宋代文学的宝库,其中许多作品是其他文集和总集中失传的,因此具有独特的文献学价值。
《全芳备祖》分为前集和后集,共计57卷,分为花、果、卉、草、木、农桑、蔬、药八个部分,记录了近300种植物的信息,包括特征、形态、品种、功用、来源、演变以及典故和传说等。在完成后,作者还进行了增删和修正的工作,并于宋宝祐四年(1256年)付梓出版。
该书的宋代版本已经失传,宋代之后也没有再次重刻,现存的版本主要是明清时期的抄本。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的宋代版本的残本传入中国,1982年农业出版社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影印出版,其中残缺的部分通过华南农学院转抄的积学斋本进行了补充,该版本发行量较大,成为广为人知的通行本。此后,《全芳备祖》的《四库全书》版本和上海辞书出版社所藏的汲古阁抄本陆续进行了影印,特别是作为电子书纳入了《四库全书》和《中国基本古籍库》等大型古籍全文数据库,使读者的使用变得非常方便。
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全芳备祖》点校本是该书的第一部标点整理本。该版本是《浙江文丛》系列中的一种,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程杰教授和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的王三毛副教授进行了点校,共有4册,于2014年11月出版。
陈景沂文学成就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