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因此他寄居于此地。根据《宁都州志》,郑獬在商籍人安陆时就展现出了出色的才华,他的词章豪伟,令人刮目相看。宋皇祐壬辰科举人,后又在己巳科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时,他受到谢启的赞赏,李广也称赞他才气出众。
郑獬是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文章在第五次考试中获得了胜利。他与敏公一起参加了绘画比赛,自信必能在天下名列前茅。他们约定在某一天不再提及此事,否则要受罚。然而,在崇政殿的御试中,国邱象天才的公居首位,扬次之,胜居第三。公戏责所约,胜回答说一个人解释一个人会意,我怎么能不居第三呢。在考试前一天,他献上了一百卷书,烧香祈天,希望能成为忠孝的状元。当唱名时,他的名字被称为郑獬。谢启说,有何以副上心,忠孝之求等语。这是对的。
公在年少时梦见自己来到一个小池塘,池塘四周都是玉石,他在池塘里洗澡,发现自己的手臂上长出了白鳞。水中的倒影已经变成了龙头。有人说,这是玉龙池。古代登第的诗中说,一声霹雳从地起,到头自是白头翁。
公曾任翰林学士,熙宁二年被罢官。吕诲上疏说公无罪被出甚非。公议上奏示执敬,王安石说,獬出臣只是不能完全理解,论情暴露,其罪状,使小人有所怀疑,没想到还是这样。公权开封,不肯执行新法。他还提到了青苗之害,不忍让无罪之人陷入困境,于是辞去了青州剌史的职务。他还写了诗文,收录在郧溪集列传中。他出生于宋天圣三年,熙宁八年去世,享年五十一岁。当时他的儿子还很年幼,他的遗体在寺庙中保存了八年,直到与同年的周守滕君一起安葬。后来他的儿子宣义公长大了,母亲杨夫人历经艰辛,举家迁徙,告诉他说,你的父亲荣登大魁,安葬在虔化县。先祖的墓地还在那里。你的父亲回来时曾去过虔南省,想要迁移坟墓,但因家境贫寒而未能实现。他忘记了自己的遗嘱。宣义公听后感慨地说,我年少时失去了父亲的依靠,不敢忘记父亲的遗命,又怎么能忘记先人的旧业呢。于是他不惜劳力和费用,回到了虔化县,与大父和祖父一起安葬在西关蔚背岭。清康熙二十二年重修,嘉庆十五年再次修缮。
郑獬的妻子张氏,生于宋天圣五年,殁于宋嘉祐五年,享年三十四岁。她被葬在宁都会同里南庄花园圃仙人侧掌形亥巳向的地方。郑獬的继妻杨氏,生于宋明道二年,殁于宋绍圣元年,享年六十二岁。她与张氏合葬在一起。郑獬和朱京娘在宁都桃枝期间生育了五个儿子,大儿郑弥中,二儿郑獬。郑獬从幼年到中年一直跟随母亲在会同桃枝生活,并娶了张氏为妻。
郑獬的爷爷郑建中从宁都去了安陆经商,并定居在那里。晚年时,他的儿子郑五教从会同桃枝去了安陆,并考取了进士。郑五教和朱京娘在宁都桃枝期间生育了五个儿子,大儿郑弥中,二儿郑獬。郑獬从幼年到中年一直跟随母亲在会同桃枝生活,并娶了张氏为妻。
郑獬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