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宗尹

范宗尹(1100年-1136年)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字觉民,出生于襄阳邓城(今湖北襄阳西北)。他曾担任南宋的宰相,是近世宰相中年纪最轻的一位。

在建炎三年(1129年),吕颐浩被任命为宰相,范宗尹也被召回,先后担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和参知政事(副相)等职务。四年后,范宗尹代替吕颐浩成为宰相,被授予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的职位。当时他年仅三十岁,被称为“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

绍兴元年(1131年)二月辛巳,范宗尹目睹了一次日有黑子的奇异现象,他认为这是辅政无能的象征,因此请求罢免自己的职务,但请求被拒绝。晚年,范宗尹受到秦桧的排挤,离开京城,担任温州知州。

绍兴六年(1136年),范宗尹退居天台,不久后去世,享年三十七岁。他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和年轻的成就,但最终被排挤出权力中心,晚年生活颇为艰辛。

人物生平

范宗尹:一个忠诚的官员

范宗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他以其专注好学和擅长文辞而闻名。在宣和三年,他考中进士,并经历了多次升迁,担任侍御史和行谏议大夫等职位。然而,他的一次建议却导致了他被罢免官职。

当时,王云回国后告诉朝廷,金国一定要得到三镇。范宗尹建议放弃三镇以避免战祸,但谏官们却反对这一做法。由于与谏官们的意见相左,范宗尹被罢免官职,被迫返回乡里。然而,张邦昌建立了伪国后,恢复了宗尹的官职,并派他与同路允迪一起去见康王,劝说他称帝。

建炎元年(1127年),范宗尹被任命为右仆射,但他在奏章中批评了李纲的名声超过实际才能,并表示震主之威。然而,他并未得到回复,最终被任命为舒州知州。谏官们指责范宗尹曾接受伪朝的朝任命,因此他被责罚并被安置到邓州。不久之后,他被召回担任中书舍人,并升任御史中丞,担任参知政事。

吕颐浩被罢去相位后,范宗尹代理了宰相的职位。当时,州县被盗贼占据,朝廷无力制服他们。范宗尹上书建议恢复建立藩镇的方法,将河南、江北等地分割成几十个州,并委以兵权,让他们来保卫皇室。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范宗尹为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当时他只有三十岁。在近代的宰相中,很少有比范宗尹更年轻的。

范宗尹参加廷试时,官员李邦彦特别奏请皇帝将他放在乙科,范宗尹对此非常感激,并赠予李邦彦观文殿大学士的称号。当时,枢密院副都承旨一职空缺,范宗尹提名了邢焕、蓝公佐和辛道宗三人。邢焕是他的同乡亲戚,公佐负责客省事务,而道宗则不懂军事。因此,人们对范宗尹提名的决定提出了批评。范宗尹请求任命王佾为宗正丞,但侍御史张延寿却弹劾了他,皇帝最终罢免了王佾。

绍兴元年(1131年)二月辛巳,太阳上出现黑斑,范宗尹以辅政没有成绩为由请求免职,但皇帝并未答应。魏滂被任命为江东通判后,谏官们弹劾他贪污盗窃官钱,于是他被罢职。李弼孺负责营田事务,谏官们弹劾他谄媚朱勔,结果他也被罢免。这两个人都是范宗尹推荐的。晁公担任台州守臣时,他为日常储备粮食而备受赞誉。

范宗尹是一位忠诚的官员,他在任职期间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并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尽管他曾经历过一些挫折和指责,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精神。他的才能和年轻的宰相身份使他成为北宋时期备受瞩目的人物。 范宗尹人物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