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烨

芮烨(1115—1172)是字仲蒙,一字国器,又称芮国器,出生于乌程(今湖州),是宋代的一位学者和官员。

芮烨和他的弟弟芮煇一起努力学习,于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同时考中进士,之后又一同进入太学学习,被称为“二芮”。

他最初被任命为仁和(今杭州)的尉官。当地的长河堰有一座龙王庙,每次祭祀时都会有蛇出现,有时会毁坏香炉,有时会喝光杯中的酒。每年都有人因此受伤甚至死亡,人们都认为这是龙所为。

传说中,芮烨到任后,特意焚香设奠,蛇突然出现。芮烨对蛇进行了审判,指责它的罪行,并在堂前处决了它。

关于芮烨的死亡,资料中没有提及具体的时间和原因。

生平

芮烨,字仁和,是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任命为左从政郎的官员。在他任职期间,发生了一起有关诗歌的争议。当时,绍兴人沈长卿写了一首牡丹诗,有人指责他诽谤朝廷,并引用芮烨作证。廷尉捕捉了沈长卿,但芮烨却力辩说他是无辜的。沈长卿因为无法忍受鞭打和折磨,被迫写下伏罪书。狱吏将伏罪书给芮烨看,芮烨说:“长卿被诬陷了,我怎么敢诬陷他。”然而,官吏又指责芮烨在任仁和尉时所写的诗中有怨望之意,因此被贬官。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芮烨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由于御史张震的推荐,他被提升为监察御史,并被派往广东担任提刑官。乾道五年(1169年),他被任命为国子司业,随后晋升为祭酒,再进一步成为右文殿修撰。然而,乾道八年(1172年)他去世。他留下了《易传》1卷,诗歌4卷,奏议2卷,表、启、书、札、论、说、记、序、杂、长短句共7卷的著作。

芮烨是一位有才华的官员和文人。尽管他在官场上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愿诬陷他人。他的才华和正直使得他得到了一些重要的职位,尽管他的官职并不长久。他的著作也展示了他的学识和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芮烨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和正直。他的故事提醒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逆境,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留下真正有意义的足迹。 芮烨生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