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凫西(原名应宠,字思退,一字晋蕃,号凫西,又号澹圃)是明末鼓词作家,出生于山东曲阜。根据他的《归兴诗》推定,约生于1590~1594年之间。根据《曲阜县志》的记载,他终年在80岁以上,约卒于1676年。
在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贾凫西以贡生的身份被授予河北固安县令一职,居官期间有很高的政声。不久后,他被擢升为部曹,后又升任刑部郎中。然而,明末时期,他选择告休还乡。
在清代初年,贾凫西与有抗清活动的文人丁耀亢、阎尔梅有密切的交往。然而,后来他被迫补回旧职。几个月后,他称病复请告休,但未被准许。于是,他假装说鼓词、废政务自劾免职,重回曲阜故里。
晚年时,由于他佯狂不羁的行为,不被乡党所容,他搬家到滋阳,并闭门著书。最终,他因病去世。
观点,强调人的努力和智慧才是改变命运的关键。整个作品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贾凫西的鼓词作品《木皮散人鼓词》是一部具有批判性质的讲史作品。从三皇五帝一直到明末崇祯吊死煤山,作者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作品中,作者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揭露了历代帝王的尔虞我诈、假仁假义的行为。即使是被历来史家作为美谈的尧舜禅让,作者也以辛辣的嘲讽揭示了其中的虚伪和不实。通过这种方式,作者对历史上的权谋和虚伪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此外,作品还对“天命”和“宿命”的迷信观念进行了批判。作者指出,历史上的一些不公正现象往往是因为人们对于命运的迷信和依赖,而不是真正的天命。他强调人的努力和智慧才是改变命运的关键。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对人物的评价,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命运和人的自主性的思考。
贾凫西的鼓词作品还展现了他的民主政治思想。他对历代帝王的批判不仅仅是对个人行为的嘲讽,更是对封建制度和专制统治的批判。他通过幽默的方式揭示了历史上的不公正和虚伪,呼吁人们要有独立思考和自主意识,不被权威和传统束缚。他的作品颇具启发性,引起了当时文人的关注和讨论。
贾凫西的鼓词作品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朴素民主政治思想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使他的作品与当时的一些文人如丁耀亢、阎尔梅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他的作品在当时并不被乡人所理解,但他的思想和观点对于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之,贾凫西是明末鼓词作家,他的作品《木皮散人鼓词》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揭示了历代帝王的虚伪和不公正,批判了迷信观念和封建制度,表达了他的民主政治思想。他的作品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贾凫西人物生平详情»
贾凫西在明清之际是一位著名的人物。他原本是一个读书博闻强记的人,但科举考试并不顺利,最终只是个贡生。他曾在河北易州和固安县担任官职,后来进京任户部主事。在任期间,他有很多建树,被称为“经济之才”,被比作诸葛亮治理蜀地的武侯。他革除了一些弊政,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他还上疏皇帝,提出了六项建议,都被采纳。然而,他看不惯官场的腐败,尤其是他的上司傅淑训公开向他索贿,使他感到厌恶。他坚决不向傅淑训送礼,傅淑训对他进行中伤和排挤。因此,他生病后选择了辞职。
两年后,明朝灭亡,清世祖顺治帝在北京即位。贾凫西和其他明朝的遗民一样,避居乡里,拒绝与新朝合作。同时,他秘密地策划着反清复明的活动。他的好友阎尔梅已经散尽家财,奔走抗清。据说他们与活动在鲁西北的抗清武装榆园军有联系。阎尔梅因为仇家的告密,被迫逃亡到赵魏,曾在贾凫西的家中躲避过。阎尔梅写了一首《重过兖州》的诗,表达了他们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的痛苦,以及坚决反清复明的决心。
然而,当贾凫西63岁时,他竟然改变初衷,又成为了清朝的官员。这个转变可能是出于各种原因,比如生活的压力、政治的变化等。无论如何,贾凫西的一生都是充满了曲折和挣扎的。他在官场上有过建树,也有过失意和受挫。他的选择和决定可能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他的故事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思考的人物传记。
贾凫西轶事典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