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黄公绍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学者,他的生卒年份不详。在咸淳元年(1265年),他中了进士,被任命为架阁官。当时,邵武人李南叔收集了严羽的诗歌,并将其编辑成《沧浪吟》一书。黄公绍为这本书写了序言,并极力推荐,使得《沧浪吟》特别是其中的《沧浪诗话》得以广泛传播,声名远扬,不仅在国内,还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宋朝灭亡后,黄公绍放弃了官职,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邵武市西樵岚溪畔,建造了一座书室,取名为“在轩”。他以宋代名儒胡安国的名言“心要在腔子里”为座右铭,表明了他专心致志于治学的志向。
黄公绍博学多才,对古今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了解,并且专心致志于著作。他精通“六书”这六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在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之前,他以《说文解字》为基础,参考了宋、元以前的字书和韵书,撰写了《古今韵会》这部字书训诂集大成的著作。此外,他还与熊忠合作编写了《古今韵会举要》。
黄公绍在世时著作颇多,但现存的仅有《在轩集》一卷,其中包括了30篇文章和约28首诗歌。
黄公绍以他的学识和著作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的推崇和推广使得《沧浪吟》这本书成为了一部名著,并且他的《古今韵会》也被视为字书训诂的重要著作之一。黄公绍的专注和才华使得他在学术界有着很高的声望,他的学术成就对后世的研究和学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公绍简介: 黄公绍,是宋元时期邵武(今属福建)人,字直翁。他在咸淳年间考中进士,但选择不仕官,而是隐居在樵溪。他著有《古今韵会》,以《说文》为基础,参考了宋元以前的字书和韵书,集结了字书训诂的大成。不过,原书已经失传,只能通过同时人熊忠所编的《古今韵会举要》中略能见到其大概。此外,黄公绍还有一部名为《在轩集》的著作。关于黄公绍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文中并未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