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骈的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高骈:唐朝名将的传奇人生

高骈是唐朝宪宗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也是南平郡王高崇文的孙子。他的家族世代为禁军将领,祖籍是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是山东汉族名门渤海高氏。

年少时,高骈就展现出严谨的性格,研习兵书。他同时也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经常与士人交往,讨论治道之理。因此,他备受左右神策军宦官的器重。最初,他在朱叔明的麾下担任司马,后来逐渐升迁为神策军都虞候。

在唐懿宗初年,党项族发生叛乱,高骈率领一万禁军驻守长武城(今陕西长武县)。当时,其他将领都没有立下功勋,唯独高骈多次发动奇袭,斩获甚多。懿宗对他赞赏有加。后来,吐蕃入侵边境,懿宗命令他镇守秦州,并委任他为秦州刺史兼防御使。高骈成功诱降吐蕃将领尚延心和浑末部的一万多帐落,收复了河州和渭州。随后,他又出兵平定了凤林关。

咸通五年(864年)七月,经宰相夏侯孜推荐,懿宗任命高骈为安南都护、经略招讨使。咸通六年(865年),高骈率军攻破峰州蛮。次年,他进军收复了交趾,并被任命为检校刑部尚书,以都护府为静海军,授予节度使的职位。他曾整治安南至广州江道,促进交广物资的运输。后来,他被任命为右金吾大将军,兼任天平军(今山东东平北)节度使。

唐僖宗即位后,高骈被加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乾符二年(875年),他被迁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晋升为检校司徒,封为燕国公。在任期间,他实行严酷的刑罚,滥杀无辜,但也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干。他修建了成都府的砖城,加强了防御。他还在边境驻扎重兵,迫使南诏修好,使蜀地在几年内相对安定。

乾符五年(878年),高骈被调任荆南节度使。当时,王仙芝和黄巢的起义军在江南地区肆虐,朝廷任命高骈为镇海军(今江苏镇江)节度使、诸道兵马都统和江淮盐铁转运使。次年,他又被迁任淮南(今江苏扬州北)节度副大使,负责镇压起义军并管理江淮的财政。之后,他晋升为检校太尉、东面都统、京西京北神策军诸道兵马等使,并被封为渤海郡王。

然而,乾符六年(879年),黄巢军队沿长江南岸西进,朝廷任命高骈为镇江节度使。然而,高骈却在战斗中被击败,最终自取灭亡。

高骈是唐朝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将领,他在多个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为唐朝的疆土安定和边境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他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的事迹仍然被后人所称道。

诗人高骈的照片
高骈

高骈简介: 高骈(821年-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他是唐朝后期的名将和诗人,也是南平郡王高崇文的孙子。

高骈以其才华横溢而闻名,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诗作被称为“雅有奇藻”,被收录在《全唐诗》中的一卷中。他的诗风清新优美,表达了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尽管高骈是一位武将,但他对文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因此被人们称为“落雕侍御”。他不仅在军事上有所建树,还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展现了他多才多艺的一面。

除了他的才华和成就,关于高骈的生平并没有太多的记载。他的出生和死亡日期都有明确的记录,但关于他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的细节则不为人所知。然而,通过他的诗作和在历史上的地位,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唐朝末年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高骈是一位既是武将又是诗人的杰出人物。他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颂,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存在为唐朝末年增添了一抹文化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