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令晖的生平

生平
鲍令晖,生卒年不详,是南朝宋时期的女诗人,出生在东海(今山东省兰陵县南桥镇)。她是鲍照的妹妹,家境贫寒,但擅长写情感诗。虽然钟嵘在《诗品》中称她是南齐人,但从鲍照的《请假启》中提到她唯一的妹妹已经去世的描述来看,她大约在宋孝武帝时期去世。

根据钟嵘在《诗品》中的记载,鲍照曾经对孝武帝刘骏说:“臣妹的才华几乎与左太冲的妹妹左棻相当,而臣自己的才华不及太冲。”(左棻是左太冲的妹妹,也很有诗才)这表明鲍令晖的诗才非常出众。钟嵘说她的诗“往往崭绝清巧,拟古尤胜”,但也批评她“百愿淫矣”,这可能是指她的诗主要写相思之情。

鲍令晖的诗作流传不多,《玉台新咏》中收录了她的七首诗,其中最为人所传诵的是一些拟古之作,如《题书后寄行人》、《拟客从远方来》等。清代钱振伦在《鲍参军集》中附注了她的诗作。现代学者钱仲联在《鲍参军集注》中也收录了鲍令晖的诗作。

关于鲍令晖的生平几乎没有史料记载。关于她和鲍照的籍贯也存在分歧。有人说他们是涟水人,有人说他们是灌云人,但实际上他们是山东郯城人,后来迁居到建康。这个问题已经在张志岳的《鲍照及其诗新探》一文中得到了解答,这里就不再赘述了。鲍令晖生活在一个贫寒的士族家庭中。鲍照在谈到他们一家的情况时说:“我在北方的地位衰落,身份卑微。”他还说:“我挑柴捆菜,期待与亲人团聚。”(《鲍参军集注·拜侍郎上疏》)鲍照说他们一家要靠自己挑柴、捆菜来维持生活,这可能有夸张的成分。然而,在南北朝时期,社会上注重门第的时代,鲍照说自己“身份卑微”,相对来说并不为过。鲍照一家只有兄妹两人,除了鲍令晖之外,没有其他亲人,所以兄妹之间的亲密程度异常高。鲍照曾经写过一首表达自己离家在外的思乡之情的诗《代东门行》,兄妹之间的深情溢于言表。

诗中描述了鲍令晖离别时听到伤禽和弦乐声时的惊讶和倦客听到离别声时的痛苦。离别的声音打断了客人的情感,使得宾客和御驾上的人都流下了眼泪。眼泪流尽,心也断了,将要离去又要再次告别。一息不相知,更何况是在异乡分别。远离家乡的征驾遥遥无期,白天渐渐变暗。在家的人关上门,躺在床上,而在外的人在夜晚吃饭。野风吹拂着草木,行人的心也被撕裂。吃梅子常常苦涩,穿葛衣常常寒冷。丝竹音乐虽然充满了座位,但忧愁的人却无法解脱忧愁之颜。长歌欲自慰,却越发感到寂寞。

诗人鲍令晖的照片
鲍令晖

鲍令晖简介: 鲍令晖,南朝女文学家,出生于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是著名文学家鲍照之妹。她出身贫寒,但才华出众,擅长诗文创作。

鲍令晖是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学家。她的代表作品《香茗赋集》传世,但现已散佚,只有部分残篇流传至今。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她的作品被后人传颂。

其中,《拟青青河畔草》是鲍令晖的一首诗,表达了对青春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河畔的绿草,寄托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思念之情。

《客从远方来》是鲍令晖的另一首诗,描述了一个远方客人的到来,以及他带来的喜悦和温暖。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以及对客人的热情款待。

《古意赠今人》是鲍令晖的一首赠诗,表达了对当代人的赞美和祝福。诗中通过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寄托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期望和对人们的鼓励。

此外,还有一首《代葛沙门妻郭小玉诗》被认为是鲍令晖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以婉约的笔调描绘了一个女子的美丽和才情,展现了作者对女性的赞美和敬意。

关于鲍令晖的生平和死亡,目前的资料较为有限,无法提供具体的时间和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