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的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江淹是南朝梁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梦笔生花、江郎才尽和文通残锦三个阶段。

在江淹被贬黜到浦城当县令时,他在一次漫步浦城郊外时,睡梦中见到一个神人,神人授予他一支五彩的神笔。自此以后,江淹的文思如涌,成为一代文章魁首,被人们称为“梦笔生花”。这支神笔给了江淹无穷的灵感和创作力,使他的文学才华得以充分展现。

然而,随着江淹官运的亨通,他的创作进入了低潮期。富贵安逸的环境使他的才思逐渐减退,到了齐武帝永明后期,他几乎没有再有传世之作。据传说,有一天晚上,江淹梦见晋代文学家郭璞,郭璞自称有一支五色彩笔留在江淹那里已经多年了,请求归还。江淹从怀中取出笔,还给了郭璞。从那以后,江淹的文章逐渐失色,被人们称为“江郎才尽”。这个故事也在《南史》中有所记载,除了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类似的“索锦”的故事,发生在张协与江淹之间。

最后,江淹的文才只剩下不多,被人们形容为“文通残锦”。据《南史·江淹传》记载,江淹晚年梦见晋代文学家张协对他说:“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江淹将几尺残锦奉还,但张协大怒,说:“那得割截都尽。”从那以后,江淹的文才再也没有恢复到过去的辉煌。

江淹的一生经历了梦笔生花、江郎才尽和文通残锦三个阶段。他的文学才华在梦中得到神笔的启发而达到巅峰,但随着官运的亨通和富贵的生活,他的创作逐渐衰退,最终只剩下一点残余的才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才华需要不断的培养和保持,不能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放松努力,否则就可能失去曾经的辉煌。

诗人江淹的照片
江淹

江淹简介: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

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

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江淹在齐朝任职期间,以其文才和政治见解受到赞赏,被封为中书侍郎,后又升任为尚书左仆射。

然而,江淹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齐朝末年,江淹因与权臣萧宝夤发生冲突而被贬为吴兴太守。随着齐朝的灭亡,江淹投降南梁,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等职位。

江淹晚年过着颇为悲惨的生活。南梁末年,江淹因与宰相萧思话发生争执,被贬为临川太守。不久后,南梁被陈朝所灭,江淹被俘并被陈朝封为庐陵太守。然而,江淹并未享受到封官之乐,不久后便因病去世。

江淹一生以其才华横溢的文学作品和政治见解闻名于世。他的散文作品《别赋》、《世说新语》等被誉为南朝文学的瑰宝,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江淹的政治生涯多次受挫,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南朝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