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骆宾王,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之一。他出生在义乌,是汉族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誉为“初唐四杰”,而在这四位杰出的诗人中,骆宾王的诗作最为丰富。
骆宾王出身寒门,但他在七岁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被称为“神童”。据说,他的第一首诗就是咏鹅诗。骆宾王尤其擅长七言歌行,他的名作《帝京篇》是初唐时期罕见的长篇诗,被当时的人们视为绝世之作。此外,他还写了许多关于边塞的诗歌,这是因为他曾经长时间在边境城市驻守。他的边塞诗作中充满了豪情壮志,描绘了他在边境的见闻和亲身经历。“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这些诗句展现了他对边塞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
唐中宗复位后,他下诏征集骆宾王的文学作品,结果收到了数百篇。后来,这些作品被后人收集整理,形成了骆宾王的诗文集。其中,陈熙晋的《骆临海集笔注》是最为完备的一部。
骆宾王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在后世也一直被人们所推崇。他的诗作以其雄浑豪放的风格和真挚感人的情感而著称。通过他的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骆宾王的诗歌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骆宾王简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他是唐初的一位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他还与富嘉谟一起被称为“富骆”。
骆宾王在高宗永徽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任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他被任命为侍御史,但因为某些事情被下狱,次年才获得赦免。调露二年,他被任命为临海丞,但由于不得志,最终辞去了官职。
骆宾王有一部诗集流传至今。据记载,他在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反对武则天的徐敬业写了《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然而,徐敬业失败后,骆宾王失去了行踪,不知所终。有一些传闻称他被杀,也有一些传闻称他出家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