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李颀,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长期居住于颍阳(今河南登封西)。他在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登上进士榜,成为一名官员。曾任新乡县尉,但不久后便辞去了官职。之后,他长期隐居在嵩山和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偶尔往来于洛阳和长安之间。李颀的交游范围很广,与盛唐时期一些著名诗人如王维、高适、王昌龄、綦毋潜等都有诗文往来。他还对炼丹修道很感兴趣,王维曾赠诗称赞他的丹药颜色好看。
李颀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都有交往,他的诗名也很高。他的诗歌内容涉及广泛,尤其以边塞诗和音乐诗而闻名。他擅长五言和七言歌行体。有人说他是赵郡人,也有人说他是东川人。他年轻时家境富裕,后来结交了一些富豪子弟,挥霍无度导致破产。之后他刻苦读书,隐居颍阳苦读了十年之久。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他考取了进士,曾任新乡县尉。虽然任职多年,但没有升迁,晚年仍然过着隐居的生活。
李颀一生交游广泛,与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人关系密切。他的性格疏放超脱,对世俗厌倦。他的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豪放慷慨,悲凉动人。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等。李颀还擅长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长歌而闻名,同时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所推崇。《全唐诗》中收录了李颀的诗歌三卷,后人还编有《李颀诗集》。
李颀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的边塞诗和音乐诗以其豪放激昂的风格和深情动人的意境而著称,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边塞生活的热爱和对音乐的独特感悟,还通过描写人物形象展示了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李颀的诗歌承载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总之,李颀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唐代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意境而闻名于世。他的边塞诗和音乐诗成就最大,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李颀的诗歌作品在《全唐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后人也编有《李颀诗集》来传承他的文学成就。
李颀简介: 李颀(690-751)是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据说出生于东川(今四川三台),但也有争议。他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他中进士,后来担任过新乡县尉的小官。
李颀的诗作以边塞题材为主,表现了豪放、慷慨和悲凉的风格。他的七言歌行尤为突出,具有独特的特色。他的诗作多以描绘边塞风光、战争和士兵生活为主题,展现了边塞的艰苦和士兵的忠诚。他的诗作情感丰富,语言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李颀的诗作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被誉为“边塞诗人”。他的作品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李颀体”,成为了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之一。
李颀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情况目前已无法考证,只能根据史书和传说进行推测。然而,他的诗作却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