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的英邑源流

英邑源流
外,佺期公的妻子韩太夫人也受到了牵连,被迫离开京城,带着两个孩子来到英麓。



从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出,沈佺期是唐代的一位学士,他的墓地位于英山县北四十里的株林。根据《英山县志》的记载,墓地旁曾有祀田,但现在已经废弃了。此外,在黄连冲还有一座学士坊,是为了纪念沈佺期而建立的。坊内有一联诗,描述了庐州管辖三千里,英麓排名第一的情景。然而,这座坊已经久废了。



通过沈佺期的诗作和其他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在他的《被弹》一诗中,他提到了自己的两个年幼的儿子被囚禁,而他的老伴幸免于难。然而,我们不清楚为什么这两个孩子没有跟随他一起被流放到灌州。在《移禁司刑》一诗中,他提到了自己的案子被移到刑部后,他无法出狱,只能依靠老伴背着他出面散尽家财,将孩子赎出狱,以免他们也被流放。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他允许夫人带着孩子远走高飞。



根据《沈氏家谱》,韩太夫人带着两个孩子秘密来到英麓,时间应该是公元705年仲夏前后。这两个孩子就是魁多和东美二公,他们的祖父就是沈佺期。大约在公元710年,沈佺期平反后,魁多不到15岁,东美不到10岁。韩太夫人决定让家人带着东美到长安照料父亲,而她和魁多留在英麓。公元713年,沈佺期去世,东美继承了皇帝的封赏,成年后担任了礼部员外郎的职位。韩太夫人也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得到了“庐州管辖三千里,英麓排名第一”的赐词。沈氏宗族中的魁多公一支应该是魁多的后代,而东美公一支则是留居陕西的沈氏一支。



沈佺期一家在唐代的京城也是名门望族,他的两个哥哥和三个弟弟都有官职,但沈佺期的官品级最高,地位最显贵。然而,他下狱后,其他五人也受到了牵连,被流放到鄂、皖、江浙等地。其中,两个弟弟被降职,其他三房也分散到各地。



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窥见沈佺期一家的命运。他作为一位学士,享有声望和地位,但因为某种原因被牵连入狱,家人也受到了牵连。然而,他的妻子韩太夫人以及两个孩子在困境中保持坚强,他们通过各种努力和牺牲,为家庭争取了一线生机。这段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逆境中,家人的团结和支持是无价的。

诗人沈佺期的照片
沈佺期

沈佺期简介: 沈佺期,约656年出生于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与宋之问齐名,被称为“沈宋”。沈佺期擅长写作文辞,尤其擅长七言诗。他考中进士后,先后担任通事舍人、考功郎给事中等职务。然而,因与张易之有交往,被贬流放到驩州。后来,他稍微升迁为台州录事参军。在神龙年间,沈佺期受到召见,被任命为起居郎,后来又担任修文馆直学士、中书舍人和太子少詹事等职务。开元初年,沈佺期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