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泉州文士欧阳詹的一段传奇经历。
在隋代科举制度刚刚开创的180年内,泉州竟然没有一人参加进士考试。泉州的文士们都贪恋家乡的山水,不愿意离开家乡远游出仕,也没有心思去参加科举考试。然而,有一件事情深深地刺激了欧阳詹这位胸怀大志的文士。
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李椅出任福建观察使,将府学搬到城南兴贤坊。礼部员外郎独孤及为此写碑记,竟讲:“缦胡之缨,化为青衿。”意思是说结麻绳戴斗笠的野人,开始穿上读书人的儒服了。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欧阳詹的心灵。
欧阳詹从小就喜欢安静,常常一个人独处,在山湖溪河边流连忘返。青少年时代,他在家乡潘湖的资福院从隐士罗山甫等人那里读书。在潘湖北岸的狮山岩、龙首山,以及九十九溪的吟啸桥上,欧阳詹经常手持一卷书,高声吟唱,完全忘记了自己与周围的世界。
泉州城北的清源山赐恩岩、南安的高盖山(今诗山)白云书室也都留下了欧阳詹读书的身影。他还曾到好朋友名士林藻和林蕴兄弟的家乡莆田求学五年,在广化寺灵岩精舍、福平山等地读书。
唐建中初年,状元宰相常衮被贬为福建观察使。常衮是一位爱才的官吏,到任后大兴学校,亲自讲学,用宾主的礼节对待生员,注意提拔后进,倡导读书写文章。薛播在建中、贞元年间两次出任泉州刺史,很赏识欧阳詹的才华,经常带他到城西九日山与同来的隐士秦系和姜公辅等人交游,谈文论道。
席相继薛播之后任泉州刺史,他对欧阳詹同样器重,凡观游宴集一定邀请欧阳詹参加,让他写诗记下当时的盛况。席相还引荐欧阳詹到福州谒见常衮,常衮赞叹不已,用灵芝、芙蓉来比喻欧阳詹的才学。从此,欧阳詹的名声更大了。整个福建都在传播他的文词,甚至京师都有了他的文名。
欧阳詹本来并不打算参加科举考试,他想长期在家读书,奉养双亲。然而,双亲的严命,亲友的激励以及常衮、席相等长官的提拔,最终让他决心参加科举考试。贞元二年(公元786年),欧阳詹北上京师,前往参加进士应试。
这是一个普通文士的一段传奇经历。他在家乡泉州读书,受到了许多人的赏识和提拔,最终决定参加科举考试,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才华和努力,无论身处何地,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欧阳詹简介: 根据提供的内容,我们可以整理出以下信息:
欧阳詹,字行周,出生于福建晋江潘湖欧厝人。他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一生没有离开国子监四门助教这个官职。他是后世唐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唐进士韦中令门下欧阳澥、后唐状元掌院学士黄仁颖、南唐乡贡进士欧阳偃、宋观文殿大学士欧阳珣、元处士天麟黄权、明儒林学士黄永、明进士龙游知县黄应、潘湖八世孙明进士户刑尚书黄光升、潘湖九世孙明榜眼南京礼部尚书黄凤翔、潘湖十二世孙清大学士潘湖叟黄锡衮、清洪濑金墩黄士藻、潘湖十五世孙清湖口台湾知府黄立本的祖先。
欧阳詹被称为“八闽文化先驱者”,他的家族在文化和学术方面有着较高的成就。这些后代成员中有进士、学士、知府等官职,他们在各个朝代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根据提供的信息,我们无法得知欧阳詹的出生和死亡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