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颋的轶事典故

轶事典故
苏颋,唐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和忠诚。他的才华和品德使他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楷模。

在唐隆政变后,苏颋被任命为草拟诏书的负责人。他口述的速度快,而且斟酌恰当,书吏们都忙不过来。他们请求苏颋说得慢一些,以免手腕受伤。李峤宰相感叹道:“苏舍人思维如泉涌,我比不上啊。”这个故事展示了苏颋的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口述能力。

在开元初期,苏颋和李乂担任中书侍郎,负责文诰。唐玄宗对苏颋说:“则天朝有李峤、苏味道,并称苏李,才华出众。如今朕有你和李乂,也不比他们逊色。”这表明苏颋在文学方面的才华备受赞赏。

苏颋与宋璟一同执政时,两人的关系非常融洽。苏颋总是谦让宋璟,并尽力支持他的意见。宋璟说:“我和苏氏父子同时为相,苏颋在提出建议和处理政务方面胜过他的父亲。”这个故事展示了苏颋的谦逊和对他人的尊重。

当苏颋担任益州长史时,司马皇甫恂前来索取库钱,苏颋拒绝了他的请求。有人劝他不要违抗皇帝的意愿,但苏颋坚持说:“英明的皇帝不会以私人喜好来夺取公众利益,我怎能因远离京都而改变忠臣的节操?”这个故事展示了苏颋对忠诚和正义的坚守。

在一次巂州蛮酋苴院勾结吐蕃欲入侵唐朝的事件中,苏颋抓获了一个间谍。尽管官吏们请求他出兵征讨,但他选择了写信给苴院,劝告他不要这么做,并将间谍送还。苴院感到羞愧,从此不再有入侵的念头。这个故事展示了苏颋的智慧和善良。

在苏颋去世时,唐玄宗正在咸宜宫游玩,准备去打猎。当他得知苏颋去世的消息后,感到悲伤,说:“苏颋今日下葬,我怎忍心去游乐。”于是他返回宫中,表达了对苏颋的敬意和哀悼。

苏颋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和忠诚。他的才华和品德使他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楷模。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保持忠诚和正直,用智慧和善良去影响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苏颋

苏颋简介: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出生于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是唐代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是左仆射苏瑰的儿子。苏颋通过进士考试成为官员,先后担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等职位。他还被封为许国公。

苏颋与宋璟一同担任同平章事,成为当时的重要政治人物。他是初盛唐时期著名的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被誉为“燕许大手笔”。苏颋担任相位四年后,因为礼部尚书的职务而辞去相位,之后被任命为益州长史。

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因病去世,追赠为尚书右丞相,并被赐谥号文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