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崔铉是唐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早年考中进士,进入藩镇幕府,历任荆南掌书记、西蜀掌书记、左拾遗、司勋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位。他以勇敢直言的性格而闻名,曾上表劝谏唐武宗喜好蹴踘、角抵的行为,得到武宗的褒奖。
843年,唐武宗任命崔铉为宰相,授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兼任户部尚书。然而,845年,崔铉与李德裕产生矛盾,被免去宰相之职,被外放为陕虢观察使。846年,唐宣宗继位后,任命崔铉为检校兵部尚书、河中节度使、河中尹,并封他为博陵县开国子。849年,崔铉被召拜为御史大夫,不久再次担任宰相,担任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851年,党项入寇,崔铉趁机排挤白敏中,建议派大臣前去镇抚。唐宣宗将白敏中外放,让他征讨党项。崔铉则升任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并进封博陵县开国公。
855年,崔铉被罢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加检校司徒,进封魏国公。唐宣宗亲自在太液亭饯行,并赐诗一首,称他“七载秉钧调四序”,对他执政七年间的政绩表示认可。
858年,宣州都将康全泰发动兵变,崔铉被命令兼任宣歙观察使,征讨叛军。他成功收复宣州,并斩杀康全泰等人。宣宗加封他为检校司空,但却免去他兼任的观察使之职。
860年,崔铉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后改任荆南节度使,出镇江陵。868年,徐州戍将庞勋在桂林发动叛乱,率戍卒北返中原,沿途大肆劫掠。崔铉召集兵马,扼守江湘要害,试图尽擒叛军。然而,庞勋得知后,不敢进入荆南境内,只得改道江西、淮右。
崔铉最终在江陵去世,具体时间不详。他在唐朝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以其勇敢直言和出色的军事才能而受到赞誉。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起伏,但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
崔铉简介: 崔铉(生卒年不详),字台硕,是唐朝的一位宰相和军事将领。他出生在博州(今山东聊城),是义成军节度使崔元略的儿子。
崔铉出身于博陵崔氏大房,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进士及第的成绩。早年间,他历任荆南掌书记、左拾遗、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等职务。
大中九年(855年),崔铉辞去宰相的职位,改任淮南节度使,同时兼任检校司徒的职务。他还被封为魏国公。唐宣宗在崔铉赴任时亲自送行,并赋诗一首,表示对他执政七年所取得的成绩的认可。
后来,崔铉被调任为荆南节度使。在就任后,他成功平定了庞勋的起义。然而,崔铉最终在荆南节度使的职位上去世,具体时间不详。
总结:崔铉是唐朝的一位宰相和军事将领,出生于山东聊城,是崔元略的儿子。他在官场上担任过多个职务,包括宰相和节度使。崔铉在任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他最终在荆南节度使的职位上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