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晙的后世地位

后世地位
王晙:唐代名将的传奇故事

王晙,唐代宗评定的功臣之一,被誉为凌烟阁功臣中的佼佼者。他的军事才能和战功使他成为唐朝历史上备受赞誉的名将之一。在唐代宗的评定中,王晙先后被列为第二等二十四人和功臣上等,显示了他在唐朝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唐建中元年,王晙再次被评定为功臣上等,与裴寂、刘文静等三十四人一同受到表彰。这一次的评定进一步证明了王晙在唐朝历史上的杰出地位。他的军事才能和战功使他成为备受赞誉的名将。

唐德宗在建中三年追封古代名将,为他们设庙享奠。王晙作为其中的一员,被封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中山公”。这一荣誉进一步彰显了王晙在唐朝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晙的名望不仅在唐朝时期得到了肯定,而且在北宋时期也得到了认可。北宋宣和五年,宋室按照唐代的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其中包括七十二位名将,王晙也在其中。这一次的评定进一步证明了王晙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王晙也被列为其中之一。这本书是关于中国历史上一百位名将的传记,王晙的名字被永远地记录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王晙的故事是唐朝历史上的传奇。他的军事才能和战功使他成为备受赞誉的名将,被唐代宗和唐德宗评定为功臣,并在北宋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他的名字被记录在历史的文献中,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之一。王晙的故事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的传世佳话。

王晙

王晙简介: 王晙(653年-732年)是唐朝的一位宰相和名将,出生于沧州景城(今河北沧县)。他出身明经,先后担任清苑县尉、殿中侍御史和渭南县令。在担任桂州都督期间,他积极兴修水利,开垦屯田,深受百姓的爱戴。

随后,王晙历任鸿胪少卿、朔方军副大总管、安北大都护、太仆少卿和陇右群牧使。他在这些职位上表现出色,得到了朝廷的赏识和信任。

后来,王晙历任吏部尚书兼太原尹、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军节度大使、蕲州刺史和户部尚书。他在这些职位上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领导力,为国家的政务和军事事务做出了重要贡献。

开元二十年(732年),王晙去世,追赠尚书左丞相,并被追谥为忠烈。他一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后人称为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