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陈普是中国南宋末年至元初年间的一位学者和教育家。他生于公元1244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享年72岁。他居住在石堂山,并在元朝时期隐居并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了数百名学生。他曾被本省聘为教授,但他拒绝了这个职位。后来,他被聘为云庄书院的主持。晚年他居住在莆中,并培养了许多学生。陈普著有《石堂遗稿》四卷,这部著作在《四库总目》中有记载。
陈普在年轻时就努力学习,阅读了《四书五经》。成年后,他专注于研究朱熹的理学。在咸淳初年,他前往苏州的崇德书院向大儒韩翼甫学习,并与他的女儿玉蝉成婚。
公元1271年,蒙古军队南下,陈普隐居在石堂山,整天沉浸在著述中以自娱自乐。
公元1279年,宋朝灭亡,陈普视自己为宋朝的遗民,发誓不仕于元朝。元朝曾三次诏聘他为福建教授,但他都坚决拒绝了。他在石堂山的仁丰寺设立学馆,招收学生并教授知识。许多学子从各地前来学习,持续了数百年。在教学方面,陈普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他认为治学应该“不贵文词,崇雅黜浮”,并且“必须真正了解实践,追求与古圣贤无愧”。在他的教导下,韩信同、黄裳、杨碗、余载等人成为当时学以致用的理学名士。除了精心教学和培养学生外,陈普还研究数理学。他反复研究铜制漏壶的制作,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在第三年成功制成了一种“应时升降,纤毫无爽”的漏壶。当时福建布政司曾下令按照他的漏壶制造,放在福建的谯楼(即鼓楼)上报时。
公元1315年,陈普在莆中去世,他的亲属将他的遗体扶回石堂山,并将他葬在那里。当地人民怀念他在兴学和培养人才方面的贡献,将他祀奉为乡贤。
陈普简介: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享年七十二岁。他居住在石堂山,并在元朝时期隐居教授,带领数百名学者从事学术研究。他曾三次被本省聘为教授,但都拒绝了。后来,他被聘为云庄书院的主持。晚年他居住在莆中,并培养了许多学生。陈普著有《石堂遗稿》四卷,其中包括《四库总目》等著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