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世之说:
琴操是一个历史上的女性人物,她因为与苏轼的交往和在玲珑山出家而闻名。关于琴操出家的原因,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1090年春天,苏轼请琴操到苏府品琴论诗,两人有过一段风雅之交。然而,不久之后,苏轼被贬到了惠州,琴操感到这里并不是她的容身之处,于是她决定出家。这个说法认为琴操的出家是因为她不愿意与苏轼分离,选择了与他一同离开世俗的生活。
第二种说法是,琴操看破红尘,决定出家为尼。据民间传说,东坡曾多次踏马玲珑山寻访琴操,试图劝说她回到杭州府衙,但都被琴操婉拒。东坡醉卧石,这里成为了他解酒消愁的地方。这个说法认为琴操的出家是因为她看透了世俗的纷扰,选择了远离尘嚣的生活。
玲珑山位于杭州西部的临安县境内,虽然山不高,但非常精致。玲珑山有许多古迹,其中唐代的卧龙寺在宋代时仍然很受欢迎。当年琴操上山时,要经过南天门,这是唐朝时就有的山门,上面有楼阁,下面通行人,还有一个可以开启的石门。然而,这些景致早已湮没,现在只剩下一块后人题刻的“玲珑胜境”石碑,以及东坡亲手种植的学士松。据说,“九折岩”三个字是东坡醉酒时写的。当年琴操就从这块岩壁后面拐过去,消失在绿树之中。山路并不长,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让人不禁想知道琴操当时的心情。她这一步过去,是否真的能与红尘隔绝,能够抛弃世间的繁华和心中的情愫呢?
无论琴操出家的原因是什么,她的选择都是勇敢而不同寻常的。她放下了世俗的束缚,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她的故事也让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和平静的重要性。无论是为了爱情还是为了追求心灵的宁静,琴操的出家都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她的故事也让玲珑山因为她而闻名,成为了一个寻求心灵安宁的地方。
琴操简介: 琴操(1073年-1098年),姓蔡,名云英,艺名琴操,原籍华亭(今上海),是北宋钱塘艺名人。
琴操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从小聪明伶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在琴棋书画、歌舞诗词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
然而,琴操的家庭遭受了不幸的变故。当她13岁的时候,父亲因受宫廷牵连而被诛杀,母亲因此气愤过度而去世。家庭财产被没收,琴操被迫成为杭州歌唱院的艺人。
尽管遭受了如此沉重的打击,琴操并没有放弃追求艺术的梦想。她刻苦学习,加上天资聪颖,才华出众。在16岁的时候,她改编了北宋诗人秦观的《满庭芳》词,这首词在杭州引起了轰动,琴操因此一举成名。
琴操的才华引起了大诗人苏东坡的注意和赏识,两人成为了红颜知己。据传闻,琴操与苏东坡对答后,决定遁入空门,追求更高层次的修行和境界。关于琴操之后的生平和死亡,目前没有更多的记录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