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
洪适是一位学术造诣深厚的学者,他在金石学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他担任知绍兴府期间,以及在家居16年的时间里,他致力于金石学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先后著成了《隶释》和《隶续》两部著作,此外还有《隶缵》、《隶图》和《隶韵》。尽管《隶韵》未能完成,但现在传世的作品中只有《隶释》和《隶续》两种。《隶释》和《隶续》这两部著作,首先依据碑刻上的释文,全面记录了金石的内容,然后附上了跋尾,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开创了金石学研究的最佳方法,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洪适还著有《盘州集》八十卷。他对魏晋和隋唐时期的碑刻也非常熟悉,曾根据《丹州刺史碑》、《皇甫诞碑》等碑刻,纠正了一些正史中的错误记载。
洪适在诗文方面也有很多论著,留下了许多名篇,广为传诵。《宋史》评价他说:“洪适以文学闻望”。其中《盘洲集》对后世影响深远,而《渔家傲引》则是《盘洲集》的代表作。这首词前有小序,概述了渔父的生活。接着用同一词牌写了十二首词,从一月到十二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归隐后的生活:他在船上泛舟,与眠鸥浴雁为友;他常常用渔钱买酒,酒醒后则拈起笛子吟唱,畅快地表达情感;“细雨斜风浑不避,青笠底,三三两两鸣桹起”。渔父们的生活是多么和谐、宁静!他们不怕细雨斜风,认为这是捕鱼的好时机。只见青青的斗笠下人头攒动,一声吆喝,拍着船板,他们就三三两两出发了。“半夜系船桥比岸,三杯睡着无人唤。睡觉只疑桥不见,风已变,缆绳吹断船头转。”这是多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诙谐的情趣,空灵的意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充分反映了洪适在文学上的才华。事实上,洪适的文学创作非常灵活,广泛取材于生活。例如,洪适退休后回乡,在县城北郭购地筑屋,并称之为盘洲,他自己也自称盘洲老人。盘洲老人从小随父亲游历各地,长大后又四处为官,发现本县珠湖产的银鱼非常独特,于是欣然命笔,写下一篇赋文,名为《银条鱼赋》。洪适的诗文论著非常丰富,并得到了当时和后来的人们的认可。
洪适简介: 洪适(1117~1184)是南宋时期的金石学家、诗人、词人。他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后来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他自号盘洲老人,是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适是洪皓的长子,他在官场上逐渐升迁,最终担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并被封为魏国公。他去世后被谥号为文惠。
洪适和他的弟弟洪遵、洪迈都以文学才华而闻名,被称为“鄱阳英气钟三秀”。他们三兄弟在文学上互相切磋,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南宋文学的发展。
除了文学才华,洪适在金石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金石学是研究古代铭文、碑刻的学科,洪适在这个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对于金石的鉴赏、研究和整理都非常深入,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总的来说,洪适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南宋文化名人。他在文学、金石学等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对于南宋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