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度的生平

生平
黄公度是晚唐时期的一位御史和诗人,他是著名诗人黄滔的八世孙。他出生在福建莆田城内东里巷(今城厢区英龙街),早年在鳌山攻读。在绍兴八年(1138年),公度通过了省元考试,得到了特旨免去廷试的机会,并且被授予了进士第一(状元)的头衔。他最初的职务是平海郡节度判官兼南外宗簿。

当时有数百名流民从汀虔(汀州、赣州)一带逃离,守将怀疑他们是流寇,派兵抓捕。然而,公度力辩说他们并非流寇,最终成功说服守将释放了他们,这才使得当地恢复了安定。公度的品德和才华深受宰相赵鼎的赏识,两人经常在一起唱和写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赵鼎因为力荐岳飞抗金,又在宋金和议中与秦桧意见不合,被贬为节度使,被调往广东潮州等地。而公度与赵鼎有书信往来,还写了一封奏章批评时政,引起了奸相秦桧的妒恨。因此,公度的仕途非常坎坷,一直没有得到理想的职位。在外放任满返朝后,他被授予了秘书省正字的职务,然而仅仅数月后,秦桧又暗中指使言官弹劾他,将他罢官发配回乡。

不久之后,朝廷再次起用黄公度,任命他为广东肇庆府通判,同时兼任恩平郡印。在任期间,他加强了学校的建设,选拔了优秀的人才,政绩显著。恩平自唐贞观年间设立郡以来,直到黄公度上任才有人登第。秦桧去世后,黄公度被朝廷召回,高宗询问他对岭南地区是否存在弊政,公度回答说:“广东的小郡有十年没有更换守臣,那些官员只是权官苟且,郡政废驰,百姓受到了伤害。”高宗立即下诏任命黄公度为考功员外郎。在面见高宗时,黄公度请求他能够总结乾纲和改善风俗,这一请求得到了高宗的赞赏和采纳。然而,不久之后,黄公度因病在任上去世,年仅48岁。黄公度的状元墓位于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龙桥社区天马山麓枫莲塘樟林(古称状元林)小山弥勒献肚穴莆市新驻地。

黄公度娶了左朝奉郎方符之女为妻,育有五个儿子:黄沃、黄泮、黄洧、黄洙、黄宁(南僧)。

诗人黄公度的照片
黄公度

黄公度简介: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他于绍兴八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一,被任命为平海军节度判官。然而,后来他被秦桧诬陷,被罢免职务。黄公度随后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但不久后又被罢免,被调任为台州崇道观的主管。

黄公度在任通判肇庆府期间,还兼任南恩州的知州。然而,秦桧去世后,黄公度得以复职,并且逐渐晋升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的职位。然而,黄公度在四十八岁时去世。

黄公度一生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和《知稼翁词》一卷。这些著作记录了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