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邦佐的生平

生平
舒邦佐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他在潭州善化任主簿期间,执行了一系列廉政措施,赢得了百姓的赞誉。他在输送长沙纳缴田粮的过程中,杜绝了过去浮收肥已的问题,自带柴薪微物,不沾民间一丝一毫。这种廉洁的作风让百姓感到欣慰,甚至编写了歌谣来赞美他的清廉。

在潭州每年输纳粮财的过程中,承办官吏可以获得一定的补贴,称为“优润钱”。然而,舒邦佐将自己应得的补贴全部存入县库,离任时还将额外收入交给善化县作为修理官衙的费用。这种高尚的行为让人们称颂他为官清廉。

当善化邻县宁乡的百姓报告旱情时,当地官员怀疑其夸大不实,甚至威胁要处罚那些虚报的人。百姓们因此害怕,不敢报告真实情况。上司了解到舒邦佐办事能干,派他前去查明处理。舒邦佐到达宁乡后,经过调查发现旱情确实存在,他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待首先报告旱情的人。这样一来,百姓们消除了顾虑,纷纷如实报告旱情,使得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舒邦佐在衡州除了担任录事参军外,还兼任宪司检法官和郡佥幕。他对待案犯非常谨慎,狱中囚犯因饥寒而死时,他命人为他们提供饮食和御寒却暑的物品。此外,茶陵县的倪某控告胥长谭良佐受贿一案,舒邦佐传讯后得知尚未收受赃物,但守倅却打算将原告和被告一并治罪。舒邦佐认为,小吏要欺负百姓是很容易的,而百姓要伸冤却很难。他主张对待小吏要严厉,对待百姓则应该宽容,因此建议对倪某的刑罚应该酌情宽减。上级官吏听到舒邦佐的这番言论后,对他赞赏有加。

绍熙五年(1194年),舒邦佐告老还乡,买田设义庄,在庄前修建了双峰堂,并在堂前凿了一个名为“天泽池”的池塘,池中还建有一座“望烟楼”。每天早晚,舒邦佐登上楼台眺望,如果看到有人家未起炊烟,他就会周济他们一些钱和米。在他的努力下,本县学田原本被豪绅和经手者侵蚀,他清理后重新制定了规定,使得学田的收入按照新规发给了贫寒学生。

舒邦佐在《双峰堂记》中提出了“退为进基,静为动主”的见解,这一观点得到了当时理学家朱熹的赞赏。他还著有《双峰猥稿》,文笔绚丽精湛。当时的文人李恭甫评价他的文章“有横放者,有缜密者,有精巧者”。

舒邦佐于嘉定七年(1214年)去世,享年78岁。他一生廉洁奉公,为人民做出了许多贡献,被后人称为清廉的楷模。

诗人舒邦佐的照片
舒邦佐

舒邦佐简介: 舒邦佐(1137—1214),字辅国,一字平叔,号双峰,靖安县城人。他是隆兴府靖安(今属江西)人,是靖安舒氏的第四世祖。他于宋绍兴六年(1136年)十二月初八出生。淳熙八年(1181年)中进士后,先后担任鄂州蒲圻、潭州善化主簿,以及衡州录事参军。嘉泰二年(1202年)被授予通直郎的职位。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他致仕。嘉定七年时去世,享年七十八岁。他留下了《双峰猥稿》九卷,这是他的传世作品。关于他的事迹可以在本集的卷首《谱系》和《舒公墓志铭》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