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东衡:
赵孟頫与东衡的故事可以说是一段姻缘,这段姻缘主要发生在两个时期。
第一次是在南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当时蒙古铁骑的先锋部队由大将伯颜率领,驻扎在湖州,临安处于危险之中。为了避免战乱,当时年仅21岁的赵孟頫,因为他的大母李氏是德清人,他匆忙南逃到了德清县的东衡乡。经过一番周折,他在那个偏僻的乡村安顿下来,并在那里度过了大约11年的时光,直到1286年春天北上进入大都开始他的仕途生涯。
第二次发生在元贞元年(1295年),这时的赵孟頫已经在元朝任职九年,官位是从四品。因为元世祖去世,成宗需要修订《世祖实录》,赵孟頫被召回京城。然而,元廷内部存在着重重矛盾,赵孟頫借病请求回乡,于是在当年夏秋之交得到了准许返回他已经离开了十年的故乡。这次他在故乡呆了四年。两个时期加在一起,总共长达15年。
到了延佑五年(1318年),赵孟頫的妻子管夫人的脚气病复发。在赵孟頫多次请求下,次年四月,他终于得到准许将夫人送回南方。然而,在五月中旬途经山东临清时,管夫人在船上病逝。赵孟頫悲痛万分,他与管夫人相濡以沫的日子结束了,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也因此彻底看破了官场上的虚名。晚年,由于丧偶、长途跋涉和操办丧事,赵孟頫的健康状况急剧下降。他倾心于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以书写经文为乐,并创作了许多书画作品和题跋。他认为“人谁无死,如空华然”,因此在平淡中度过了余生。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六月,他在吴兴去世,临终前还在观书作字,谈笑如常。享年六十九岁。
赵孟頫与东衡的姻缘可以说是一段波折的故事。他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相当长的时间,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化。这段姻缘也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最终他选择了在平淡中度过余生。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中的波折和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和应对,以及如何在平淡中寻找到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赵孟頫简介: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生于1254年,去世于1322年。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画家,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之一,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他博学多才,不仅擅长诗文,还精通经济学,工书法,绘画艺术,金石学,音律和鉴赏等领域。尤其在书法和绘画方面取得了最高成就,开创了元代新的画风,被誉为“元人冠冕”。
赵孟頫的书法作品涵盖了篆、隶、真、行、草书等多种字体,其中以楷、行书最为著名。他的书法作品以端庄大气、笔势遒劲有力、结构严谨而著称于世。
赵孟頫的绘画作品也非常出色,他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他的山水画以构图严谨、笔墨淋漓、意境深远而著称,被誉为“山水第一家”。他的人物画则以形象生动、神态自然、笔触细腻而著名。
赵孟頫的艺术成就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书法和绘画风格成为后世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