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徐祯卿,是一位天性聪颖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少年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被人们称为“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他的文学造诣得益于吴宽的教导,而他的书法技艺则是在李应祯的指导下逐渐成长起来的。
在文学流派方面,徐祯卿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一起被誉为“前七子”。他们强调学习秦汉时期的文章,推崇汉魏时期的古诗,而近体宗法则是他们的创作风格。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引用了一句诗来形容他们的文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徐祯卿的书法也是一绝,王世贞称赞他的小楷书法技艺堪比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而他的草书则仿效了苏轼、黄庭坚和米芾的风格,还受到了《集王书圣教序》的影响。随着年岁的增长,徐祯卿的书法风格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徐祯卿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和文学批判著作《谈艺录》。他在16岁时就出版了《新倩集》。然而,他早年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中举。在读到《离骚》后,他深受触动,创作了《叹叹集》。在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他写下了《江行记》。两年后,他与文征明合作编纂了《太湖新录》。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他听说鞑靼入侵,官兵抗战不力而败,于是创作了长诗《榆台行》。同年,他中了进士,但因为相貌丑陋,未能进入翰林,而是被任命为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年),他被贬为国子监博士。
徐祯卿晚年信仰道教,并研习养生之道。然而,他在明正德六年(1511年)在京师去世,年仅33岁,成为四才子中最早离世和享寿最短的一位。除了前面提到的著作外,徐祯卿还有《翦胜野闻》和《异林》等作品。然而,《翦胜野闻》中多有诋毁明太祖的内容,实为诬告之作。徐祯卿的文学才华和书法造诣使他成为了当时文坛上备受瞩目的人物。尽管他的生命如此短暂,但他的作品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徐祯卿简介: 徐祯卿(1479-1511)是明代文学家,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出生于吴县(今江苏苏州),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他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徐祯卿以其才华横溢的诗文而闻名,尤其以他的绝句“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而广受赞誉。这句诗表达了他对江南文化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
然而,徐祯卿的生平事迹并不为人所知。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和细节,目前没有太多的记录和资料可供参考。因此,我们无法提供关于他出生和死亡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