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林嗣环,字铁崖,号起八,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赤岭后畲(现驷岭村,原籍福建省晋江县)。他在治年间备兵海南时,以恩威并施、受到兵民的爱戴。他的性格耿介,多次实施惠政,比如禁止锢婢、禁止投充、禁止株连、禁止民众借营债等,广东人民对他赞不绝口。为了减轻民众的负担,抵制奢侈无度、滥设工役、私创苛税的耿仲明、尚可喜,他上书《屯田疏》。然而,在顺治十三年,他被二藩诬告而被贬职。当他被捕时,民众纷纷表示悲痛之情。顺治十七年(1660年),嗣环被关押在刑部狱西曹,但最终无罪释放。康熙初政时,他被复审平冤,并被任命为广西左参政。嗣环经历了许多磨难,对仕途不再有兴趣,于是他选择在杭州定居,放舟西湖,寄情山水,与名流们唱和。然而,由于贫困,他选择了自杀,妻子也随之去世,他的尸体没有得到合适的安葬。幸运的是,与他同年的唐梦赍将他葬在昭庆寺西沙泉石,并保存了他的四册著作。经过四十年,他的族侄标光找到了他的尸体,并将其重新安葬在御屏山麓(今安溪县虎邱镇金榜村玉斗牛眠山)。原碑保存完好,上面写着:“先达进士兵学道铁崖林公、淑人王氏、男文学华亭墓。乾隆丁丑九月合族崇祀。”族人对嗣环非常尊崇,经常带着年幼的子侄虔诚地前来祭拜,希望他们能够学有所成。在嗣环的故乡,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黄井祝天”、“虎崆耕读”等。
林嗣环不仅博学多才,而且善于写作,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集》、《过渡诗集》、《回雁草》、《口技》等多部著作。其中,《口技》至今仍然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也被收录在《虞初新志》中。《荔枝话》是一篇关于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林嗣环不仅是一个忧国忧民、刚正不阿的官员,还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他一生写下了许多精彩的文章,如《湖舫集》、《过霞诗》、《海鱼篇》、《岭南纪略》等。他的文章充满了奇特的风格,与众不同,充满了对社会不平之气,直欲排山裂石,作出震撼人心的声响。他与民众打成一片,因此他的文章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真实感人。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记叙文《口技》,确实是一篇优秀的作品。
林嗣环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杰出的贡献,而且在文学领域也有卓越的成就。他的著作不仅丰富了祖国的文化遗产,而且对后人的学习和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继承他的精神,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林嗣环简介: 林嗣环(1607——约1662),字铁崖,号起八,是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现泉州市安溪县官桥镇驷岭村)。他在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出生,从小就显示出聪颖过人的才华,七岁时已经能够写文章。
林嗣环著有多部重要著作,其中包括《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和《口技》等。其中,《口技》的删减版至今仍然是初中语文课文的一部分。这部作品是关于口技表演的技巧和艺术的记录,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
《荔枝话》是一篇关于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在艺术上有一定的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也具有较高的科学和史料价值。这部作品记录了荔枝的种植、栽培和收获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推动农业发展和提高农业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林嗣环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它们不仅代表了林嗣环个人的才华和智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和科技发展。这些作品的保存和传承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发展文化和推动科技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林嗣环的死亡年份,文中并未提及具体的时间,只是大致估计为约16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