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的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中国有共同利益,若能与德国建立联盟关系,将能有效地对抗法国的侵略行为。”陈宝琛的这一主张体现了他对外交斗争的重要性的认识,也展示了他对国际政治的深刻洞察力。



此外,陈宝琛还提出了“以商制战”的外交思想。他认为,中国应该利用商业手段来对抗法国的侵略。他主张加强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通过经济合作来增强中国的实力。他认为,通过发展经济,中国可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从而在外交斗争中取得更多的主动权。这一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外交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陈宝琛的军事思想和外交思想都体现了他对中国国家利益的高度关注和深刻思考。他认识到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既包括军事上的坚决抵抗,也包括外交上的联盟建立和经济合作。他的思想为后来中国的抗战和外交斗争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陈宝琛的思想和行动,展示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和国家战略家的风范。

诗人陈宝琛的照片
陈宝琛

陈宝琛简介: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是晚清时期的大臣、学者。他出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是刑部尚书陈若霖的曾孙。

陈宝琛在晚清时期担任过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等职务。他还受命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然而,中法战争后,他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而遭到部议连降九级。从此,他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

在赋闲期间,陈宝琛热心于家乡的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他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他仍然是溥仪的师傅。最终,陈宝琛于1935年在京寓逝世。他被追赠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