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奇的轶事典故

轶事典故
标题:高士奇:康熙朝的重要谋士与忠诚臣子

文章:

高士奇是清朝康熙时期的一位重要谋士和忠诚臣子。他在君臣关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不仅因为他的工作重要,还有其他原因。这篇文章将从君臣关系、家庭生活和御史弹相三个方面来介绍高士奇。

首先,康熙对高士奇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工作能力。在一次南巡途中,康熙来到杭州灵隐寺,住持请求他为寺庙题写匾额。康熙兴致勃勃地开始写,但却遇到了难题。高士奇立刻意识到康熙的困境,假装磨墨时在手掌上写下了“云林”二字,然后故意让康熙看到。康熙误以为这是他自己写的,于是将“云林”写在了匾额上。这个匾额成为了灵隐寺的别名“云林寺”。这个故事展示了高士奇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他能够理解康熙的意图并帮助他解决问题。

其次,高士奇在家庭生活中也展现出了他的品德和责任感。他对母亲孝顺,待人谦和,对家人从不马虎。他对后代子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告诫他们要遵守祖训,奉公守法,不贪图权利和财富。高士奇的子孙们在平湖已经传承了十二代,他们都遵守祖训,过着简朴而快乐的生活,没有一个贪婪和违法的人。

最后,高士奇在御史弹相事件中展现了他的忠诚和正直。在他权势最盛的时候,左都御史郭琇终于揭露了他的罪行,弹劾他回家。郭琇揭发了高士奇与其他人结成死党,收受贿赂等犯罪事实,并详细论证了他的罪行。郭琇的弹劾文书不仅有真凭实据,而且揭发了高士奇的欺君灭法、背公行私等问题。这次事件展示了高士奇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国家利益的忠诚。

综上所述,高士奇在康熙朝的君臣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不仅在工作上有出色的表现,还展现了他的品德和忠诚。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忠诚、正直和有责任感的臣子对于一个君主的重要性是无法替代的。

诗人高士奇的照片
高士奇

高士奇简介: 高士奇(1645—1704年),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樟树乡高家村(今慈溪匡堰镇高家村),后入籍钱塘(今浙江杭州)。

高士奇早年家境贫寒,后在詹事府担任记录官。康熙十五年(1676年),他升为内阁中书,领六品俸禄,居住在赏赐给他的西安门内。高士奇每天为康熙帝讲解书籍,解答疑惑,评析书画,深受康熙帝的信任。他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晚年又被特授詹事府詹事、礼部侍郎。

高士奇去世后,被追谥为文恪。他一生学识渊博,擅长诗文,书法造诣高超,精通考证,善于鉴赏,所收藏的书画非常丰富。他著有《左传纪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清吟堂全集》等著作。

总结:高士奇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一位知名学者和官员。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后来在钱塘定居。他在詹事府担任记录官,并逐渐升迁至内阁中书、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等职位。他以深厚的学识和才华受到康熙帝的赏识和信任。高士奇在书法、考证和鉴赏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著作也广受赞誉。他去世后被追谥为文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