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

明代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初中文言文小品春天纪游写景抒情

天目

明代     袁宏道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
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
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
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
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
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
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
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
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
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
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
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
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
”因大笑而别。

记游写山写景

西施山(一名土城西施教歌舞处)

明代     袁宏道

西施山,一片土。
不惜金作城,贮此如花女。
越王跪进衣,夫人亲蹋鼓。
买死倾城心,教出迷天舞。
一舞金间崩,再舞苏台拆。
槌山作馆娃,舞袖犹嫌窄。
舞到夫差愁破时,越兵潜渡越来溪。

西施

竹枝词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雪里山茶取次红。
白头孀妇哭春风。
自从貂虎横行后,十室金钱九室空。

竹枝词

竹枝词

明代     袁宏道

雪里山茶取次红,
白头孀妇哭青风。
自从貂虎横行后,
十室金钱九室空。

竹枝词

竹枝词四首时阻风安乡河中

明代     袁宏道

一溪才顺一溪湾,一尺才过一丈还。
船子已愁箭括水,儿童又指帽儿山。

竹枝词

竹枝词四首时阻风安乡河中

明代     袁宏道

芦花枝上水痕新,南市东村打白鳞。
只在梁山山背面,梁山何苦不离人。

竹枝词

竹枝词四首时阻风安乡河中

明代     袁宏道

武溪葱翠独称梁,正望黄山一点苍。
三日风头两日雨,谢公昨夜拜梁王。

竹枝词

竹枝词四首时阻风安乡河中

明代     袁宏道

侬家生长在河干,夫婿如鱼不去滩。
冬夜趁霜春趁水,芦花被底一生寒。

竹枝词

戏题飞来峰 其一

明代     袁宏道

试问飞来峰,未飞在何处。
人世多少尘,何事不飞去。
高古而鲜妍,杨雄不能赋。

飞来峰